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小院……时下,走进甘肃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漳县新寺镇青瓦寺村,在还未被秋日浸染的绿意里,宛若一幅美轮美奂的江南画卷,处处彰显出和美乡村的新变化。近年来,青瓦寺村坚持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绣花功夫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住起来也非常舒服,生活不比城里差。”青瓦寺村村民成新明感慨道。青瓦寺村注重强设施、绿家园、美乡村,先后建成二级公路9公里、村组通道硬化8公里、入户路硬化7.86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3盏,建成停车场2处,并配套建成污水管网、垃圾转运站、文体设施、幸福互助院等基础设施,全村“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
乡村不仅要宜居,还要宜业,如何让群众增收有门路、收入有保障?青瓦寺村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位于青瓦寺村的贵清山植物园是一个集林业育种、花卉培育、生产及销售,休闲娱乐、养生休憩、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观光类森林植物园,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动力参与、旅游服务产业培育壮大,有效带动周边5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1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眼下,在青瓦寺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人们穿梭在大棚里,正在有序采摘木耳,呈现出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现在,我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钱补贴家用,挺好的。”包小林说。47岁的包小林是青瓦寺人,他告诉记者,村上和他一样在基地务工的有80多人,主要负责采摘、管护等工作。
木耳基地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增收问题,还解决了群众务工难题。截至目前,基地已带动周边群众季节性务工300余人次,发放工资150万元,真正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我们在大力发展木耳等产业的同时,还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全村从事农家乐的有30余户,户均增收8万元以上。”青瓦寺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明说。
青瓦寺村和美乡村建设只是漳县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漳县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示范引领、由点及线、以线扩面,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绣出了一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截至目前,漳县已建成省级“和美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4个。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坚持‘做精一步、做细一段、做亮一片’,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和美乡村。同时,加强后期管护,加快发展产业,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飞虎说。(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