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全力打响“三秋”抢收保卫战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入秋以来,豫西地区持续阴雨天气给“三秋”生产带来挑战。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抢抓天气晴好窗口期,迅速打响保粮攻坚战,面对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三秋”抢收战,全区上下联动、干群同心,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雨下了好几天,心里一直揪着,趁着好天气,赶紧把玉米掰了。”10月14日,陕州区西张村镇人马寨村鲜食玉米种植大户王帮朝擦着额头的汗珠,俯身穿梭在玉米地中,只为尽快将成熟的玉米收获归仓。不远处,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队的身影同样忙碌。有人蹲在田埂边,手把手给农户讲解冬小麦播种的关键要点,细致推荐适宜品种,并反复叮嘱“要适墒播种,绝不能抢种”,避免后续出苗受影响。有人现场发放抗涝保收技术手册,针对阴雨过后玉米收割中可能遇到的秸秆处理、籽粒烘干等难题,演示应对方法,用专业服务为秋收“保驾护航”。

党员技术服务队在菜园乡上窑村指导种粮大户赵杰做玉米水份含量检测,确保提升烘干效率。(张玉静 摄)

自9月连续降雨影响秋收以来,陕州区农业农村局为保粮抢收,在责任落实上实行科级干部分片包乡制度,13个乡镇实现指导全覆盖,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破解难题;在技术服务上,组建8支农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与烘干车间,对湿度偏大的成熟地块,调度履带式收割机抢收,对机械难下地的分散地块,动员农户人工收获,全力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在农机保障上,第一时间调度本地75台玉米履带式和轮式收割机,协调30台周边农机就近待命,开通24小时“农机调度热线”,确保农户有需求立即响应。

粮食抢收上来,烘干难题也得抓紧破解,为此陕州区全面摸排全区18台烘干机械位置与主体信息,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方便农户就近烘干。区政府紧急划拨20万元专项资金,专项补贴参与应急烘干的主体,直接帮农户降低烘干成本,从源头防范粮食霉变风险。

“烘干前要根据湿度调温度,既节能又高效。”10月16日,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技术服务队来到菜园乡上窑村,为种粮大户赵杰的玉米做水分检测并现场指导。服务队的专业建议也让赵杰更有信心:“这几天白天黑夜连轴转烘干玉米,绝不让秋粮受一点损失!”

张茅乡南头村的烘干车间,村民张海伟看着玉米穗被送入设备,满心踏实地说:“我今年种了1450亩玉米,收回来的玉米就直接拉来烘干了,现在烘干了36吨,一点不担心霉变!”眼下,菜园乡、张茅乡、观音堂镇等6个秋粮主产区乡镇,联合粮食加工企业开通“应收尽收”烘干通道,18台烘干设备火力全开,日均烘干粮食达1315吨。

保粮抢收以来,陕州区各乡镇也同步发力,乡村两级纷纷成立抢收突击队,党员干部带头冲在最前面,有的帮村民手工掰玉米、扛粮袋,有的在帮助清理玉米秆,为腾茬播种小麦做好准备。针对“晾晒难”问题,全区把文化广场、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院铺上防雨布改造成临时晾晒场。“以前豆子只能在路边晒,怕下雨还怕丢,现在广场能晒粮,太省心了!”农户望着广场上摊晒的大豆,脸上的笑容格外踏实。如今的陕州区,乡间小道上满载粮食的车辆与技术服务车往来穿梭;农家院落里,玉米棒堆成垛、大豆摊成“金毯”、芝麻秆整齐立在墙边。“粮食收回来了,我们的心也安了!”农户们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收获的安心,更映照出陕州区干群同心战“三秋”、全力保民生的坚实成效。(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