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音袅袅入湿地,向“新”求变绘新景。江苏省建湖县近年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建设江淮绿心,打造千亿之城”目标任务,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赋能美丽建湖建设,凝“新”聚力,务实笃行,持续为打造最美“江淮绿心”增光添彩,一幅生态美、产业兴、民生暖的幸福画卷正在水乡大地徐徐铺展。
彰显生态宜居新气象
建湖地处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域内湖、荡、河、渠星罗棋布,湿地、平原、林网、田园风情各异,素有“水乡明珠”“千河之城”美誉,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县,生态质量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去冬今春,1400余只小天鹅穿越迢迢万里,飞临建湖栖息越冬。这是建湖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缩影,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近年来,建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美丽建湖建设,生态本底愈来愈浓。全县现有林地面积26万多亩,林木覆盖率达24.47%,建成绿美村庄26个;县城建成公园绿地39个,绿化覆盖率达42.58%。
秋高气爽正当时。漫步在里下河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九龙口湿地,这里碧水蓝天,九河汇聚,白鹭点点,相映成趣。然而谁曾想到,这片鱼鸟翔集、面积达3000多公顷的潟湖型原生态湿地,曾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下降,湿地生态一度失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了恢复九龙口湿地生态,建湖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大力实施湿地退圩还湿工程,全面整治湿地水环境,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目前,九龙口湿地栖息繁衍的候鸟和鱼类种群数量快速增加,还发现震旦鸦雀、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
建湖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拥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和建湖杂技。当非遗与湿地完美交融、相互赋能,建湖便走出了一条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特色发展之路。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释放文旅融合新活力,建湖县将位于九龙口镇的古村沙庄,改建成为集淮剧和建湖杂技传承、沉浸式演出等于一体的淮剧小镇。淮剧小镇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以其独有的特色展示着“非遗+旅游”的魅力,“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已经成为建湖文旅最亮眼的一张名片,不断推动非遗与湿地深度融合、良性互动。
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在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征程中,建湖致力于打造千亿级产业之城,这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对区域经济实力的一次全面提升。近年来,建湖县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大力提升产业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在建湖县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制造的氛围扑面而来,数控设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精准操作,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来回穿梭。“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阀门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不仅效率提上去了,产品稳定性也更有保障。”建湖县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红霞表示,公司先后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省智能制造工厂等荣誉。
建湖县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司的成功实践,折射出建湖推进绿色化发展的努力。建湖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支持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培育行动,推动规上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智改数转”网联实现全覆盖。
面对发展新风口,今年以来,建湖将大力发展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新赛道,抢抓发展先机,奋力在新时代产业变革浪潮中展翅高飞。
近日,记者走进普渡机器人建湖工厂,在车间生产线上,一个个零部件依次有序进行组装,一台台普渡机器人快速下线,经过一系列严格测试后,最终出厂进入应用场景。今年6月,第10万台机器人正式下线,标志着普渡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更加稳固,也意味着服务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化落地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为抢先“卡位”机器人未来产业,建湖县既大力招引普渡机器人、海柔机器人、柳叶刀医疗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项目,又积极引进科研院所、高端人才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为当地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随着低空经济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新蓝海”与核心驱动力,建湖大力引进和培育无人机制造、航空物流、低空旅游等相关企业,形成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目前飞行服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飞行培训中心、科产融合中心和无人机试飞基地等“四中心一基地”初具雏形,数字鹰、因诺、蜂巢等一批企业相继投产,“天空之城”的想象正在成为现实。
勾勒美好生活新图景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今年以来,建湖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为群众幸福生活“升温加码”。
城市更新,牵动民生幸福、关乎城市未来。为改善城区水环境,建湖县正加速推进雨污分流混接点改造。连日来,县城人民路沿线及城区各点位施工有序开展,计划今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改造,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从源头改善城市水生态。
住房是民生之重,“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建湖县把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已累计完成35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覆盖254幢居民楼、7860户家庭,改造总建筑面积达94.17万平方米,实现“一次改造、全面见效”“既让居民受益、更让居民满意”的最好效果。
幸福食堂守护老人幸福时光。午餐时分,建湖县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点前已排起队,各种荤素搭配的菜品满足了老人多样化的口味需求,整个食堂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如今,建湖县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已建成4个枢纽式养老综合体、54个长者幸福食堂,大力推动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同时,建湖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数智”养老服务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老人托起幸福“夕阳红”。
医疗保障问题一直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为了让百姓少花钱、少跑路、看好病,建湖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构建“1+17+232”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
一个个暖心实事、一项项惠民政策,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未来,建湖县将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全方位实力书写新的时代篇章。(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李定军 杨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