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洁:怒江大峡谷里的“菇”勇者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举办。这场以“耕耘乡村向未来”为主题的盛会,首次走出江苏落地云南,16位来自云南各地的新农民分享人登上舞台,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他们与土地共生、与乡村共荣的奋斗故事。其中,怒江山野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佳洁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

云南16位新农民走进故事会(虎恩列 摄)

走出大山,是梦想的起点。李佳洁,一位来自怒江大峡谷自扁王基村的傈僳族姑娘。她的家乡,被形容为“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这里山高谷深,环境闭塞,乡亲们虽勤劳淳朴,却长期被贫困的阴影笼罩。从小,李佳洁心中就憋着一股劲:一定要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2015年,李佳洁如愿考上了大学。然而,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却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学业的时候,村支书带着中交集团的帮扶干部王慧奇找到了她。“孩子,你别放弃,我来帮你申请助学金!”王慧奇的这句话,不仅让李佳洁顺利走进了大学校门,更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

李佳洁在第五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上(郑义 摄)

回归大山,是责任的召唤。四年后的2019年,李佳洁大学毕业了。凭借优异的成绩,她顺利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了一名月薪过万的白领。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说王慧奇叔叔那句“别忘了,你是怒江的孩子”总会在她的耳畔回响。2020年,李佳洁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决定:辞去高薪工作,回到生她养她的大山。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不解,李佳洁没有动摇。她知道,是中交集团的帮扶让她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现在,是时候回到家乡,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做点什么了。

李佳洁在第五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上(郑义 摄)

创业之路,从挫折到成功。回到家乡后,李佳洁靠着3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补贴和15万元全额贴息贷款,在村口开了一家小卖铺。这家小卖铺不仅成了村民们日常购物的场所,更成了李佳洁了解村民需求、寻找增收路子的窗口。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李佳洁听到了留守妇女“想挣钱却走不开”的叹息,也看到了老人背着山货蹒跚的身影。这些场景深深触动了她,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在家门口找到一条让村民增收的路子的决心。

2021年,村里换届选举,李佳洁当选为自扁王基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了村民口中的“书记玛”。然而,她深知,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为了找到适合家乡发展的产业,2023年,李佳洁辞去了村委会的工作,成立了怒江山野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从村支书到合作社负责人,李佳洁的身份变了,但初心未改。在一次到楚雄的考察学习中,她第一次见识到了食用菌产业的高效益。怒江的绿水青山,不正是种植菌菇的天然宝地吗?这个大胆的想法在李佳洁心中萌生。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创业初期,由于技术不过关,1万多个菌棒中有2/3烂在了大棚里。这是她东拼西凑的10万块钱,最终只收回了2000块。面对这一挫折,李佳洁哭过,但她没有放弃。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李佳洁专程跑到了云南农业大学,有幸认识了韩曙教授。韩老师被她的执着和热情所打动,愿意带着他的团队来怒江指导。在韩老师的帮助下,李佳洁每天在大棚里记录温度差,观察菌菇的生长情况。

记得有一天凌晨3点,李佳洁打着手电筒走进大棚,看着那一朵朵金灿灿的菌子,她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这一次,她真的成功了!不仅把之前亏的10万块钱赚了回来,还盈利了15万元。

合作社发展,从初具规模到多元化经营。如今,怒江山野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初具规模。合作社与上海的食品加工厂建立了合作关系,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愿意把他们的林地拿出来让合作社种菌子。

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李佳洁还推出了“菌+蒜”轮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还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此外,合作社还开始做香菇酱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

更让李佳洁自豪的是,她们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的方式,不仅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了,还让更多人看到了怒江的美丽与希望。在直播间里,李佳洁和团队成员们热情地介绍着家乡的菌菇产品,分享着种植过程中的趣事和收获。这种新颖的销售方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带动就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挣钱。当被问及“一个大学生回来种香菇,不觉得屈才吗?”时,李佳洁用事实给出了回答。合作社注册了6个商标,今年通过拍短视频和线上直播带货,线上营业额达到了15万元。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销售额达到了80万元。更重要的是,合作社带动了5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这些村民中,有留守妇女、有老人、也有年轻人。他们在合作社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梦想。看着乡亲们脸上重现的笑容,李佳洁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乡村振兴,让希望在峡谷里绽放。如今,自扁王基村的路宽了,环境美了,在外的大学生也陆陆续续回来了。他们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技能,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讲到这里,李佳洁感慨万千。她说:“中交集团当时帮我走出大山,是想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而我现在要从大山回来,我想让更多的人看见我们怒江的每一寸土地都能长出希望。每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只要肯把根扎进泥土里,乡村振兴的这一粒种子,就能在峡谷里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李佳洁的故事,是怒江大峡谷里一个关于选择与坚守、梦想与责任的生动写照。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在她的带领下,怒江山野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而李佳洁本人,也成为了怒江大峡谷里一颗亮丽的“菇”勇者之星。(记者 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