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弯道有来车,请减速避让!”十月的庐山景色怡人,在S402登山公路K15路段,一辆私家车刚驶入弯道,路侧的智能预警装置便亮起警示灯,同时发出语音提醒。司机王华放缓车速,顺利会车后不禁感叹:“以前走庐山盘山路总提心吊胆,现在有了这些‘智能帮手’,心里踏实多了!”
这一幕,正是江西省庐山市旅游智慧公路“科技护路”的生动写照。沿着环庐山公路一路前行,智慧灯杆整齐排列,可变情报板实时更新路况,无人机在山间穿梭巡检……这条串联起庐山美景的公路,如今已成为集“安全、通畅、智能”于一体的智慧交通样板。
科技破题,破解山区公路“痛点”
“庐山多急弯、高边坡,雾天多、冬季易结冰,传统养护巡检难度大。”九江市公路应急抢险大队讲解员徐志成指着智慧公路指挥平台介绍,为破解这些难题,2023年10月,总投资3079万元的庐山旅游智慧公路项目正式开工,覆盖两条国道、两条省道共107.2公里路段。

在指挥中心的大屏上,庐山盘山公路的“山路图”清晰呈现——166套视频监测设备实时捕捉路面动态,60套弯道预警装置守护行车安全,15套边坡监测系统紧盯地质变化。“你看,这套‘电热式’融雪除冰系统,在江西省国省干线公路还是首次应用!”徐志成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解释,工作人员在路面下5公分—7公分处铺设了捆扎电阻丝的钢筋网,冬季气温低于5℃时,系统会自动启动加热,确保路面不结冰。
雾天行车难的问题,也被“雾区引导系统”妥善解决。在海拔600米以上的路段,定制化的雾区引导设备不仅能发出警示光带,还能根据车辆位置自动开关照明——车来灯亮、车走灯灭,既保障安全又节能环保。“去年冬天雾天,这套系统帮我们避免了3起潜在的交通事故。”庐山分中心三公里道班班长李振文说。
无人机巡航,开启“空地一体”巡检新模式
“起飞!”随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一声指令,一架无人机从S402南山登山公路的无人机场升空,沿着预设航线对路面、边坡、护栏进行巡检。屏幕上,实时传回的画面清晰显示着公路状况,AI系统同步识别路面裂缝、抛洒物等问题。
“以前人工巡检42公里的南北山公路,需要2名养护人员驾车跑一整天,遇到陡坡、悬崖路段还得步行,效率低且有安全风险。”徐志成介绍,如今6台自动巡航无人机每天上午、下午各巡检一次,42公里路段实现全覆盖,巡检数据实时接入九江市政务云,发现问题后AI会自动推送至责任人,响应时间缩短80%。
在三公里道班,58岁的养护工张程见证了巡检方式的变迁:“以前我们背着工具包翻山越岭,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通过无人机看路况,科技真是帮了大忙!”截至目前,无人机已累计巡检超3000架次,发现并协助处置路面病害、落石等问题120余起。
驿站暖心,智慧服务延伸“最后一公里”
“师傅,累了吧?进来喝杯热水,歇歇脚!”在庐山市熊门岭服务区,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过往司机。这个占地面积15.27亩的服务区,不仅有24小时热水、免费微波炉,还配备了司机之家——独立躺椅、空调、洁净卫浴,让长途司机能好好睡上一觉。“跑运输这么多年,第一次在山区公路遇到这么贴心的服务区。”货车司机李利边用微波炉加热饭菜边说。
而在庐山市隘口驿站,“智慧”与“人文”碰撞出别样火花。走进旅游卫生间,电子屏实时显示蹲位使用情况、温湿度数据;宣誓广场旁的公路史迹浮雕,从1953年肩挑手扛修路,到如今机械化作业,诉说着九江公路的变迁;长廊地面的玻璃地台下,砂石路、油路、水泥路的样本依次排列,成为生动的公路科普课堂。“不仅能休息,还能了解公路历史,这个驿站太有意思了!”游客陈红忍不住拿出手机扫码,收听重大公路项目的介绍。
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警”,从“人工巡检”到“智慧守护”,庐山旅游智慧公路正以科技为笔,描绘着“路景相融、平安通畅”的新画卷。九江市公路发展中心未来将继续深化“公路+科技+旅游”融合模式,让智慧公路不仅成为守护安全的“防线”,更成为带动沿线发展的“经济线”,让每一位通行者都能在山水间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温暖。(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王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