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伴朝阳圆梦助成长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立华妈妈,这是我这次考试得的100分试卷,能兑换积分吗?”近日,黑龙江省依安县依安镇的留守女孩小芮(化名)拿着试卷,兴奋地向“爱心妈妈”李立华分享。自依安镇“爱心伴朝阳圆梦助成长”留守困境儿童专项关爱行动启动以来,这样温暖的互动场景,在镇里的多个角落频繁上演。

“第一次去小芮家,她躲在奶奶身后,问一句答一句,声音不大,很是怯懦。”回忆起初次见面的场景,李立华至今印象深刻。作为24名“时光合伙人”中的一员,她很快为小芮制定了帮扶计划:李立华把原计划每周的电话联络改成了每周六雷打不动的上门访问,还和小芮约定“攒够5个100分,就一起去依安镇的图书馆”。如今3个月过去,小芮不仅成绩有所提升,还主动把自己做的小花送给李立华:“立华妈妈,这是我做的小花,以后我想当老师。”谈及变化,李立华眼里满是笑意:“比起成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有了自己的小目标,才是最让我欣慰的事。”

爱心奶兑换 (冯缨淇 摄)

为推动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从“基础保障”向“赋能成长”跨越,依安镇创新构建了“三维共振”“双轨激励”“双驱成长”三大模式,而“爱心妈妈”们正是这些模式落地的核心力量。“我们为24名留守困境儿童精准匹配‘爱心妈妈’,搭建24个‘爱心联络群’,就是要织密‘家校社’联动的关爱网。”依安镇镇长苑源介绍,通过“周电话、月见面、季总结”的递进式联络机制,目前已完成6轮“周联系”、1轮“月见面”,开展学习辅导、心理疏导21次,爱心家长累计入户70余次。

培训会现场(冯缨淇 摄)

“最初有家长反映,单纯送物资只能解一时之需,孩子缺乏成长动力。”苑源提到,这正是推出“心愿积分+彩虹圆梦”机制的初衷。他举例说,镇里通过入户摸排,为每个孩子定制了“心愿清单”,小到一本童话书,大到一套绘画工具,都能通过积分兑换:“有个男孩为了换篮球,连续两个月数学测验都在90分以上,还主动帮奶奶做家务——积分不仅换来了物资,更换来了孩子的主动性。”目前,已有18名儿童累计兑换“爱心奶”112盒,收集“微心愿”50余条,不少孩子从“等着要”变成了“努力挣”。

互动小组(冯缨淇 摄)

针对不同孩子的需求,依安镇更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情感缺失的,由爱心家长陪读、做游戏;学业困难的,链接“一对一”辅导资源;生活有难处的,协调爱心物资捐赠。截至目前,镇里已累计捐赠文具、衣物、书籍等70余件,还聘请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开展健康关怀活动。“我们联合县妇联开展了2次‘爱心家长’培训,从沟通技巧到心理疏导,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当‘合格家长’。”苑源说,如今已有3名孩子主动参加演讲、阅读竞赛并获校级奖状,“看到孩子从自卑怯懦到自信开朗,就知道我们的工作没白费——这不仅是帮扶,更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接下来,依安镇将继续优化关爱模式,吸纳更多志愿者加入“爱心家长”队伍,让更多留守困境儿童在爱心护航下,自信快乐地成长。(记者 刘尧 通讯员 王阿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