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传递照亮学子成长路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做任何事都没有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坚持,有坚定的信念,都会成功的。”深秋的陇原大地寒意渐浓,但在甘肃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劳模讲堂”上,省级劳模魏军团的话语却温暖着每个孩子的心。

近日,通渭县总工会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精心组建“省、市劳模志愿服务队”,走进通渭县多所中小学,开展以“劳模精神进校园·党心工心暖童心”为主题的帮扶慰问活动,为家庭困难学生送去物质关怀与精神滋养。

活动中,甘肃省劳动模范魏军团,定西市劳动模范卢亚明、陈彦鹏、孙柏先后走进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思源实验学校西川分校、平襄初级中学等七所学校,为84名家庭困难学生送去书包、文具等学习必需品,还有贴心准备的羽绒服等生活物资。

在为孩子们送去物质关怀的同时,劳模们还用自身的奋斗故事,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堂生动的励志课。

 魏军团分享了自己从放弃省城优厚待遇到回乡创业的心路历程,讲述了最困难时期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仍坚持梦想的经历。“创业路上,我曾在年底用仅剩的210元给孩子买新衣服,年夜饭只有自家种的白菜土豆。”他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其他劳模也分别分享了自己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实现人生价值的感人故事,将“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们心中。

今年以来,通渭县总工会创新推出“物质帮扶+精神滋养”双轨帮扶机制,突破了传统帮扶仅侧重物质援助的局限,通过建立“劳模导师”制度,组织劳模与学生们建立长期帮扶关系,为孩子们提供持续的精神指引和成长陪伴。为确保活动实效,通渭县总工会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机制,包括定期组织劳模进校园、建立帮扶档案进行长期跟踪关怀等,各学校也积极配合,将劳模精神融入日常教学,通过主题班会、劳动实践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劳模精神。

“物质+精神”双轨帮扶模式在通渭县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前觉得劳模离我们很遥远,现在觉得榜样就在身边。”教师们也观察到,开展劳模讲堂活动后,学生们不仅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对劳动有了新认识,还更加懂得感恩。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延伸到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

通过“物质帮扶+精神滋养”的双轨帮扶机制,通渭县总工会为青少年成长服务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劳模精神的传承开辟了新途径。如今,在通渭的校园里,劳模精神正如深秋的种子,静静埋藏在孩子们心中,静静等待着春暖花开时的绽放。这份温暖将持续传递,照亮更多学子的成长之路,终将结成累累硕果,滋养着通渭的明天。(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许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