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苹果看庄浪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从“果菜桑麻,皆非所产”到“瓜果之乡”,再到“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在甘肃省庄浪县勤劳淳朴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换来了大自然最美的馈赠。庄浪苹果,已经达到年产量约60万吨,畅销全国各地,出口俄罗斯、尼泊尔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苹果全产业链创收约37亿元,获得了“中华名果”殊荣。

黄土地上的绿树

庄浪这片土地,曾经兴修梯田,并被授予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荣誉称号。这荣光的背后,庄浪人所付出的艰辛,则罕为人知。

康熙《庄浪县志》记载,明万历知县卫东鲁向上级申文称:“切照全陕寒薄之处,平凉为最,而平凉县之属,庄浪尤甚。”“田不川,山不林,雨少干旱,雨多则寒,一遇寒霜,秋木尽萎。果菜桑麻,皆非所产。”

历史地看,庄浪是西部大地黄土高原上的贫瘠荒凉之域。但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是可以改造自然的。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庄浪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坚韧不屈和勤劳双手,征山不止,造田不休,把昔日的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肥、保水的“三保田”。

与此同时,1963年开始,庄浪县各公社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相继兴办林场,坚持植树造林。和煦春风吹醒沉睡的黄土地,顽强的种子终于破茧萌芽。一片片新生的油松林、槐树林、杏树林、苹果树林,让原本光秃贫瘠的黄土地渐渐有了绿色。

大队林场是当时庄浪县发展林果业的主要方式。已是77岁高龄的靳国珠老人,曾在南坪镇大庄村的大队林场工作。他见证了庄浪县新中国成立后苹果产业的起步探索。“我们大队林场有12亩,是1968年栽植的苹果树,那会的品种,就是红元帅、国光、六月鲜、红玉。”

据靳国珠老人介绍,那时的苹果园还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每年粗放式地进行收获。“基本上不用什么农药和肥料,也不讲究什么拉枝啊修剪啊,果子也不套袋子,一个个苹果就自然熟透。”

曾经的大队林场,随着岁月流逝,成为了老一辈人记忆中的陈年旧事。但庄浪苹果,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最后遍地开花,喜获果香丰收味。

科学管理出好果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年一把剪刀、一把锯子不离身;春天,他们与果农一起抗寒防冻、疏花定果;夏天,他们与果农一起拉枝促花、浇水施肥;秋天,他们与果农一起取袋摘果、帮助销售;冬天,他们又与果农一起整形修剪、清园涂白。他们就是广大的果业技术员。

现任庄浪县果业站副站长的王选强,1997年7月从甘肃林业学校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果业技术推广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刻苦钻研苹果务作技术,下大功夫指导果农增产量、提品质。

“不怕果树结得少、就怕果树落叶早。”

“苹果要长大,有机肥说话。”

“苹果要高桩,花后氮商量。”

“直立长条平成花,拉枝育花没麻哒!一推二揉三固定,左右软化巧用劲。”

王选强自己都不知道编了多少苹果树栽培的顺口溜,听过他课的果农,都能把这琅琅上口的顺口溜熟记七七八八。多年来,他一块园子一块园子地培育比对,一棵果树一棵果树地观察试验,大力推广了“一年定杆、二年重剪、三年以拉代剪、四年全园严管、五年能够丰产”的苹果幼园年度管理规程。

在挂果园管理中,王选强探索出了“斤果管理向单果管护转变”技术规程,实现了由务普通苹果向务商品果的转变。2018年,王选强把自己多年来在指导农民务果实践中总结的苹果管理技术,编写成《教你学会管理果园(苹果)》一书出版发行,成为庄浪县指导农民务果的重要乡土教材。

“咱这梯田上阳光充足,夏天雨多、秋天干燥,适合苹果生长,在苹果临近收获的20天左右再去掉袋子,今年9月中旬左右就能陆续取袋,让苹果好好晒太阳,到时候就能摘上又大又红的苹果!”李积成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苹果园,“几天不到果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心里就不踏实。”

李积成,庄浪县苹果战线上的“老黄牛”,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他就一直扎根在庄浪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一心扑在苹果事业上。他在多年苗木栽植和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根系蘸、根土浆糊拌;树干截一截,剪到饱芽肯成活;深挖易浅栽,分层把土埋,表土填坑底,私土覆表面;根系要舒展,提苗闪一闪”的栽植技术,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减少了果农损失。

经李积成手把手教出的“徒弟”不下百人,大多数成为了当地的技术骨干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30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县14个果园重点乡镇,平均每年有200多天奔走在全县各个果园里,手把手指导果农剪树、施肥、防病灭虫,每年免费培训果农1万人次以上。

果树不但要栽活,而且还要管理好,才能挂果增收。正是很多果业技术员的默默付出,才使得庄浪苹果的管理步入科学正轨。

提质增效向未来

在庄浪苹果产业发展中,万泉镇一马当先,一直起着排头兵的作用。

万泉镇霍李村李根桩,在多年栽植苹果的过程中,改变苹果粗放的栽培模式,采用“矮砧+密植+主干树形”的栽培模式,推广应用了肥水一体化、树体改良、单果管理等新技术。在务果致富之后,他还于2010年投资620万元,在万泉镇马川村建成5000吨鑫盛气调库,配套了选果车间。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苹果早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万泉镇果农舍得投资、精细管理、追求品质,在这里能找到本地最先进的管理技术、种植理念,并且还率先建成了当地最好的有机果园、培养了最早的出口生产基地。

万泉镇继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后,2022年再次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截至目前,万泉镇也是甘肃省惟一获此荣誉的乡镇。

在朱店镇新王村,2013年,村支书王安全与同村果农12人为了便于农资、农药购买便宜,抱团发展,成立了庄浪县赤坡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从当初单一的方便农药农资购买,变成了如今的果园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销售统一。四个“统一”的发展模式,为农户长足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年复一年,言传身教,王安全将一个个果园户培育成为果树能手。2017年,由赤坡合作社牵头,成立了长尾沟果业协会,涉及6个果品专业合作社,创业孵化社员230户,参与合作经营的果园2300多亩,在山地梯田苹果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目前,庄浪县果园面积累计发展到65万亩。庄浪县以“扩量、提质、增效、创牌”为工作思路,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发展要求,强力推动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常规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政府主导向农民主体转变、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基本上实现了新模式种植、标准化管理、规模化贮存、市场化营销、社会化服务,最终达到优生区全覆盖、适宜区适度发展,并成功注册了“庄浪苹果”品牌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面提升庄浪苹果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全力打造“中国梯田生态苹果第一县”。(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张科 董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