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民宿经济让“深山小院”变身“文旅名片” || 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看山西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地处太行山脉南麓的山西省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整合生态、文化、政策等多方优势,在土地、融资、运营、品牌打造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受益”的民宿经济发展之路,将民宿经济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今年9月,陵川受邀参加第七届全国民宿品牌大会,作为山西省惟一代表,与浙江缙云、广西涠洲岛、深圳大鹏半岛、广东南澳岛、江西钓源古村等地共同入选中国民宿品牌集聚发展示范区,成功实现从太行山区“小民宿”到市场认可“硬品牌”的跨越式提升。

 山水相映的陵川民宿集聚区 (晋晓 摄)

盘活土地资源:探索土地增值的多元实现路径

民宿发展离不开土地支撑。示范区聚焦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建设,构建土地资源盘活的制度支撑体系,通过“对凋敝房屋估价补贴收回入库、对村庄闲置房屋回收租赁入股储备、对村集体空闲建设用地全面摸底统计、对闲置集体与国有资产系统梳理、对符合规划的未利用地统筹纳入”等五种精准路径,建立“民宿用地储备库”,既厘清了土地底数,又通过规范化收储,让分散、闲置的土地形成合力。截至目前,首批收储村集体建设用地131.47亩,为民宿项目落地提供了充足空间保障。

在实践中,示范区坚持试点先行、创新模式,逐步释放闲置土地的经济价值,提出“土地收储与招商引资并行”战略,成立工作专班,绘制“成村、成片、成群”的收储蓝图,选定夺火乡堆金掌自然村、六泉乡上庄自然村等6个村作为文旅康养“标准地”试点。在浙水村等古村落,部分闲置宅基地通过改造升级,成为融合太行文化与现代服务的精品民宿,既保留了古村风貌,又实现了土地的增值利用;在堆金掌自然村,规划建设归山有舍康养旅居示范村项目,示范区投资运营公司与村委会联合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注入20万元资本金,成功收储22户房屋,已与投资商达成合作意向,实现“土地入库即招商”的高效转化。

创新融资模式:政府引导与多元资本协同发力

示范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全力推动“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建设。在规划设计上,委托北京新印象文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文创设计,推进场景化招商;配套建设上,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景区、村落,完善慢行道、驿站、充电桩、加油站、5G基站、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政策层面,将民宿产业纳入财政重点支持范畴,出台《陵川县民宿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试行)》和《陵川县民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9个方面26条政策措施,建立“项目+奖补”专项资金激励机制,降低社会资本投资门槛。全国首创的证照办理“极简模式”,将审批时限从400余天压缩至170天,目前已帮助512家民宿解决合规经营问题。

 造型独特的天空院子融于山林 (晋晓  摄)

社会资本的加入为民宿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示范区聚焦“精准定位、跨界融合、文化赋能”,纵深推进“一宿一特、千宿千面”建设,围绕“太行云顶”“太行水乡”两条民宿示范带,引进浙江奥康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新乡市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沐云山舍民宿服务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2024年社会投资民宿(农家乐)超百家。去年冬季首次启动全县域冰雪旅游,推出“民宿+体育”“民宿+非遗”“民宿+演艺”等多元业态,入住率达80%以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同时,示范区以民宿经济为支点,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带动村集体与群众共同增收。以古郊乡松庙村为例,采用“县农投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模式,将56户闲置农房收归集体,引入陵川县农投公司投资建设22个小木屋、13处民宿院落,村民以房屋或土地入股,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营业额达30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运营管理革新:多元模式激活乡村活力

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陵川示范区积极探索民宿运营管理的新模式,形成“村民自建经营、专业托管运营、品牌连锁加盟”三种路径。

在马圪当乡横水村、古郊乡营盘村、六泉乡浙水村等地,村民依托自有房屋发展特色民宿或升级改造农家乐,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横水村村民李雪丽返乡投资百万元,将两百年老宅改造成融合晋居古韵与现代设计的精品民宿,年营业额已达50万元。附城镇丈河村的“太行人家”民宿则引入晋城凤城国际酒店专业团队管理经验,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涵盖客房清洁、接待、餐饮、安全等环节,民宿入住率年均增长10%以上,营业收入提升15%。

 “花美时”依山而建展现太行山民宿风貌(晋晓 摄)

在品牌加盟上,示范区引入“花美时”“太谷里·慕野”等中高端品牌,打造“品牌加盟+在地改造”模式。位于太行锡崖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花美时酒店,以“华夏源”山西汉文化发祥地概念、“忆峥嵘”红色文旅历史背景及“晋风情”山西多元化人文风情与传统技艺为三大主题,展现八百里太行文化风貌,并于2025年7月入选“中国民宿品牌百强榜”。

深耕品牌打造:文化赋能与营销宣传、人才培育三轮驱动

陵川深挖太行山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将古建文化、红色文化、围棋文化、中医药文化等融入民宿运营。2024年以来,打造了“天空院子”“云顶九院”“云栖部落”“母亲茶庄”等34家精品民宿,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体验,让民宿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

 云顶九院民宿群掩映于青山之间(晋晓  摄)

在宣传推广上,示范区着力打造“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品牌IP,持续提升陵川民宿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今年举办的“行太行·宿陵川”主题推介会,吸引社会广泛关注,单场观看量突破538.5万人次,活动总关注度超过千万级。在国家级民宿评定中,山西省推荐的2家甲级民宿均来自陵川,4家乙级民宿中有3家也在陵川;在第二届全国民宿品牌百强榜中,陵川占据5席,新锐民宿榜中亦有4家上榜。

在人才培育方面,成立民宿协会,完善家政服务体系,为精品民宿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持;组织民宿主理人、管家等赴莫干山、袁家村、黄河宿集等地学习,与莫干山民宿学院、M30民宿会长合作,构建系统化人才培训体系,推动民宿产业品牌化、品质化、品位化发展。

2024年,陵川全县民宿累计接待住宿游客297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238%;营业额3.48亿元,比2023年增长约320%。今年“五一”以来更是一房难求,平均入住率超过90%,节假日达到100%。从“藏在深山人未知”到“全国民宿品牌集聚发展示范区”,陵川民宿实现了从“有人来”到“留得住”的转变,展现了民宿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陵川样本”。(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