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合规护航“渔”路畅通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上鱼咯!”近日,在广西钦州港的金鲳鱼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忙着收网、分拣、装筐,一条条肥美的金鲳鱼在阳光下跃动,随后被迅速送上冷链运输车,运往加工厂进行深加工,最终走向全国各地百姓的餐桌。

“今年我们成功取得了出口认证,将进军海外市场。”广西自贸区临海供应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郭塔介绍,公司依托万吨级冷链体系,围绕北部湾特色金鲳鱼,构建了从鱼苗投放、饲料供应、养殖回收到精深加工与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全力推动钦州海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24年以来,公司已完成超1000万斤金鲳鱼的采购、加工与销售业务,逐步实现金鲳鱼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然而,在“一条鱼”的产业化道路上,企业遇到了涉税新课题。郭塔介绍,公司在将新鲜金鲳鱼进行速冻、覆冰衣加工处理后,进行整条装箱、标准化销售,但在办理出口退(免)税备案时,对企业类型应界定为“生产企业”还是“外贸企业”产生了困惑。

“食品加工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一丝不苟,税务处理也一样。只有合规经营,企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郭塔说。在了解到企业困惑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税务部门主动介入,开展靶向辅导,结合税收政策清晰阐释了“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的区别,并就出口退(免)税备案流程与材料规范提供标准化指引,助力企业准确理解政策,规范完成备案操作。

税务合规,不仅助力企业扬帆出海,也为本土养殖户和合作社铺就了顺畅的销售之路。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经营主体正感受着规范管理带来的市场信任。

前不久,广西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海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金鲳鱼“抢鲜”上市。公司负责人刘日斌介绍,今年产量、销量“双丰收”,不少客户在关注产品品质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取得发票的规范性。

为此,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税务局立足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实际,推出“精细服务+风险防控”税费服务工作机制。针对部分农户对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掌握不熟、开票流程不清等问题,精心编制直观易懂的发票开具指引图,从税收编码选择、规格型号填写到备注信息规范,全程辅导、“按图操作”,有效降低开票差错。此外,还围绕免税申报、凭证归集,以及鱼苗采购与销售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题辅导,助力合作社规范财务管理,有效防范涉税风险。

“规范管理帮助我们打开了销路。我们与大型供应链公司达成稳定合作,去年以来订单金额突破600万元。”刘日斌说。

碧海蓝天之间,钦州港海域海洋牧场养殖区与远处的码头塔吊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现代渔业图景。税务部门将持续优化服务,以政策红利和合规引导护航水产养殖行业健康发展、“渔”路畅通。(记者 朱柳蓉 通讯员 吴林冰 廖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