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要把“特色”转化为“亮色”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对古蔺这样的革命老区来说,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要把‘特色’转化为‘亮色’,让‘潜力’真正变成‘实力’。”2025年10月2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古蔺专场,古蔺县委书记赵源华围绕“‘抓特色、扬优势’革命老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蝶变”作介绍时表示。

发布会现场(戚原 摄)

202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此背景下,古蔺锚定“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目标,重点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建圈强链,一业兴,百业旺。赵源华介绍,古蔺是“中国酱酒之乡”,但古蔺不止步于酿酒,而是要让每一粒高粱都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上游种好糯红高粱,中游做强酱酒酿造,下游延伸包材、物流、文旅融合等配套产业。去年,古蔺县郎酒庄园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25家规上酒企正向300亿元产值冲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酒盒也成了“网红伴手礼”。古蔺正以酱酒为核心,有机串联能源、绿色建材、绿色食品、文旅康养“四颗珍珠”,着力构建1个千亿、4个百亿的“一圈四链”产业格局,推动实现“一业兴、百业旺”。

郎酒庄园千忆回香谷(刘学懿 摄)

要素流动起来,推动城乡融合共建。古蔺山多平地少,城乡差距是块“硬骨头”。按照“县城强筋骨,乡村添活力,中间拆壁垒”思路,县城不“摊大饼”,而是力求“小而优”,以建设省级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县城为抓手,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跟着产业走,吸引群众“进城落户”;乡村端全域推进“两强化三提升”行动建设和美乡村,发展“非遗+旅游”“林下经济”等新业态;中间环节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鼓励城市资本下乡,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让城乡要素流动起来,实现“城乡互补、共建共享”。

“老区发展最怕思想僵化,我们古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盯着痛点堵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赵源华介绍,县里推动企业办事“一次不跑”,项目审批从“多证齐发”迈向“秒批秒办”。深化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目前县域园区亩均税收达35万元,相当于每平方米土地年创收350元。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把闲置厂房改造为酱酒体验馆,低效资产变身“网红打卡点”,县属国企形成3个AA+、3个AA主体信用矩阵,国有资产规模从300亿元一举迈上1000亿元台阶,真正实现了“资产盘活、价值提升”。

“天府粮仓”皇华示范园(支力 摄)

“GDP增长一定要切实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赵源华说,今年,古蔺新建2所县城学校、3所乡镇卫生院,持续推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提档升级,让孩子“上好学”、老人“好看病”;为酱酒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城镇新增就业8000多人;推进县城“口袋公园”和农村“厕所革命”,让传统村落与现代社区各美其美,让88万古蔺人日子有奔头、生活有品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古蔺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土特产’变成‘金产业’,让‘老区味’飘出‘时代香’,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有信心,到2027年实现经济总量、税收、财政收入‘三个翻番’,让革命老区在新时代跑出‘加速度’。” 赵源华信心满满。

古蔺位于四川南部边缘,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主战场。这里汇聚了众多知名酒企,每一瓶酱酒都蕴藏着“赤水河左岸”的独特风味,郎酒庄园这座世界级酒庄,更是已经成为全球白酒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这里至今保存着同纬度最完整的亚热带原始森林,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0万个/cm³。可以说,在这里每深吸一口气,都相当于是给肺部做了一次“森林SPA”!

古蔺风力发电(刘学懿 摄)

这既是古蔺的底蕴,也是古蔺的特色。近年来,古蔺坚持以“红色铸魂、金色提质、绿色托底”为路径,全力发展“三色经济”,不断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2020年脱贫摘帽后,仅用短短两年多时间就跻身西部百强县,2024年跃升至第86位。2021年至2024年,全县GDP年均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亿元增长到32.7亿元,全口径税收实现翻番,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市,先后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和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今年1月—8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居泸州市第二,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长9.7%、增速全市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36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正加速实现从“国定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再到“全国百强县”的精彩蝶变。

如今,“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酱酒之乡”——古蔺不仅有郎酒这颗“明珠”,还建成二郎、茅溪、永乐、太平四大酱酒组团,规上酒企从9家增加到25家,产能从9万吨提升至18万吨——相当于三年时间再造一个“古蔺产区”。郎酒以1620亿元品牌价值位列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第56位,连续17年稳居白酒行业前三、酱香型白酒第二。2024年,古蔺酒业产值28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65%,税收贡献57亿元,带动10万群众增收:种高粱的农民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酒厂工人的平均月薪可达8000元。今年1月—8月,全县规上酒企实现产值182.6亿元、同比增长7.6%。

古蔺还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坚持绿色优先发展战略,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好生态”变成“好生活”,2023年获“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气象标志。2024年,古蔺签约项目92个、金额超50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连续3年全市第一。今年,新签约项目33个、总金额近200亿元,落地转化率达85%。如今的古蔺,不再是边远山区,已逐步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部重要门户节点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县城”。(记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