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历经数月改造升级的江西省乐平市涌山镇农贸市场以全新姿态正式开业。这座承载着当地居民“菜篮子”需求的老市场,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旧貌,通过科学规划、智慧赋能和精细化服务,成为推动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引擎”。
走进新农贸市场,颠覆感扑面而来:宽敞通畅的购物通道取代了传统市场的拥挤狭窄,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干货等区域划分清晰,彩色标识牌醒目直观;摊位上,带着晨露的时令蔬菜码放整齐,鲜活的鱼虾在透明水族箱里游弋,新鲜食材的“生命力”扑面而来;地面干净无积水,通风系统让市场内无异味,摊主们热情的吆喝声依旧,熟悉的市井烟火气中,多了几分整洁与雅致,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刻板印象。
为让居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逛得舒心”,市场在便民细节上做足了功夫:市场内实现网络全覆盖、内外监控全方位,配备智能化收银系统等,实现价格透明、安全可溯。市场内划分蔬菜、肉类、水产、活禽等功能区,并设置公平秤、休息区、无障碍通道等便民设施。针对自产自销农户,专门开辟“助农专区”,免费提供摊位,日均帮助20余户农户增收。
复业当日,涌山镇党委书记叶毫有以“带头消费”的实际行动,为农贸市场提振经营信心——他带领镇机关干部深入市场各摊位,通过选购商品、办理消费卡等方式,助力商户打开复业首日销路。
“农贸市场的运营质量,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的‘民生成色’。”叶毫有表示,作为基层民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农贸市场既要守住“商品种类全、供应不断档、物价不波动”的底线,更要把“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贯穿运营全过程。“要让商户在这里经营有底气,让老百姓在这里买菜有安全感,通过‘小市场’的优质服务,彰显‘大民生’的营商温度。”叶毫有还要求市场负责人建立每周巡查机制,及时收集商户和群众意见,持续优化服务细节。
从“脏乱差”到“净亮美”,从“单一交易”到“产业枢纽”,涌山镇农贸市场的蝶变,印证了一个真理——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当政府用心倾听民生诉求,用政策赋能经营主体,传统菜场也能成为撬动民生幸福与经济活力的“金钥匙”。(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汪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