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铸魂”到“科创逐梦” 看甘肃通渭教育内涵式发展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清晨的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朝阳映照着教学楼前的诗碑,稚嫩的童声齐诵《七律•长征》,唤醒了校园的红色记忆。创新推出“十五红”文化育人模式,构建起“红色铸魂、书画润心、科创逐梦、体育赋能”四位一体的办学体系。学校通过沉浸式红色活动,红色基因深植于3300余名学子的成长历程。

从红色根脉中汲取育人力量,是甘肃省通渭教育的鲜明特色。“十四五”期间,通渭县紧扣“教育名县”建设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部署下,以夯实基础、优化环境、深化改革、提质增效为抓手,推动全县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不仅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更构建起“一校一特色、校校有亮点”的育人格局,为“十五五”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深耕特色之外,通渭的学前教育同样以“本真”理念取得显著成效。通渭县第三幼儿园坚持以儿童为本的发展思路,构建“本真教育”园本课程体系,依托“五真•五力”融合活动和“培养+教研+阅读+游戏”的“4+”行动,让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释放天性、自然成长。学校办公室主任杨雅君介绍,通过户外自主游戏、阅读、区域活动等特色课程,结合AI教室、交互式阅读机器人、编程等科技手段,全面促进幼儿发展。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也带动了专业能力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表达、交流与问题解决能力。

聚焦学生全周期成长,通渭在寄宿制学校管理方面的精细探索,成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支撑。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将学生安全与健康置于首位,推行“精细化和人性化”寄宿管理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温馨的寄宿家园。其西川分校更将校园餐打造成“幸福餐”,科学搭配食谱,落实降费提质,800余名学生分级分班有序就餐,整个过程秩序井然。九年级学生张广博说:“早餐有鸡蛋、馒头和汤,中午通常是一份米饭配三个菜,晚餐则有面条、炒饭或包子等,种类很丰富。”

以科创教育为突破口,通渭教育实现了“提档升级”。通渭一中创客团队从校园走向全省乃至全国,不仅蝉联“DOBOT智造大挑战赛项”登月挑战赛中学组冠军,还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中斩获三项冠军、两项季军。学校以社团为载体,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参与科创实践。高二学生李佳怡说:“学习人工智能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构图能力,也拓展了我的思维方式。”

“十四五”期间,通渭教育已形成“全学段覆盖、多特色支撑、高质量发展”格局;面向“十五五”,通渭将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深化改革、优化资源、促进公平,推进学前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多样化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