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北纬31°的湖北省京山市,一颗小小的网球正迸发出巨大能量,撬动着县域经济发展。回首过往,40年前这里仅存一块沙土球场;而当下,每万人就拥有5.67片网球场,每年举办20余场国家级以上赛事,京山实现了“网球蝶变”,成为体育赋能县域经济的鲜活样本。
京山网球的蓬勃发展,根源在于深厚的群众基础。20世纪80年代,一副木制球拍搭配一块沙土球场,点燃了这座小城的网球热情。如今,356片网球场星罗棋布于城乡各地,10万市民常年投身其中,“15分钟即可邂逅一片球场”的便捷,使网球融入京山人的日常生活。湖北省网球学校采用“省校县办”模式,构建起“群众普及—苗子选拔—专业培养—人才输出”的完整育人链条,建校7年来已斩获全国级金牌217枚,向国家及省队输送了数十名优秀后备人才,为网球产业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群众基础与专业培育的双向发力,让京山网球形成独特优势。国家体育总局积极推广的“京山模式”,不仅让便民赛事惠及全城,更推动“赛训融合”常态化。当国际赛事在校园周边举办时,孩子们有机会以球童身份近距离接触偶像,业余爱好者也能与专业选手共享优质场馆资源。如此一来,网球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运动,而是深深嵌入城市文化肌理的重要符号。
今年9月,京山网球训练基地内掌声雷动——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名选手云集于此,WTA125与ATP100赛事同步开幕,令这座小城一举跃入世界网球舞台。WTA评审团队给予高度评价:“设施媲美专业赛场,服务细致周到。”
赛事品牌的成功树立,为京山带来了远超体育范畴的价值。9天的赛事吸引了5.6万人次现场观众,直接拉动旅游收入1.1亿元,有力促进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此外,“绿林网球英雄会”“中国村网总决赛”等品牌赛事持续举办,推动京山从“一次性办赛”向“全年赛事矩阵”转变,形成“以赛聚人气、以赛兴消费”的良性循环。
京山的愿景远不止于通过办赛增加收入,而是以网球为支点,撬动全域产业升级。紧扣“赛旅融合”机遇,京山推出“跟着赛事游京山”系列活动,在赛事期间同步举办温泉沐汤节、金秋美食季、星空露营等活动,营造“白天观赛、晚上消费”的休闲氛围。2025年,借助网球赛事的吸引力,京山接待游客超305万人次,“观赛+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更为深远的战略布局体现在“网球+”的多元化探索中。京山网球数智零碳产业园正式揭牌,并与华体武汉体育有限责任公司、橙狮体育(浙江)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推动“网球+制造”融合发展。
从群众运动到国际赛事,从消费拉动到产业升级,京山以网球为钥匙,开启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座小城的成功实践表明,只要精准定位特色、持续深耕细作,“小网球”也能驱动“大引擎”,为县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记者 余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