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用卡、小额保险等金融服务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相关金融纠纷数量逐年攀升。传统个案调解模式效率偏低、消费者维权成本高、机构处置负担重、源头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破解“耗时长、流程繁、成本高”的传统处置困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麻城监管支局(以下简称“麻城金融监管支局”)打破“个案应对”思维定式,探索推出小额同质同类金融纠纷批量快速处理机制。试点运行三个月以来成效显著,实现了处置效率与服务质效的双重飞跃,为优化区域金融营商环境注入了新动能。
为确保机制精准施策,麻城金融监管支局通过深入调研摸底锁定核心痛点,广泛征求意见,凝聚行业共识,健全配套制度强化保障支撑,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备的集约化、标准化处置体系。
协同发力是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麻城金融监管支局印发《麻城市小额同质同类金融纠纷批量快速处理机制工作方案》,组织辖内31家银行、保险机构签订批量快速处理合作协议,通过准确划定适用范围与金额标准、明确职责边界、建立协同机制等措施,形成了“监管引领、机构主责、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共同筑牢纠纷化解防线。
机制的成效在试点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数据显示,通过标准化处置模板与集中调解模式,纠纷平均处理时长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效率提升80%。集中提取纠纷共性要素、统一适用调解标准的做法,实现了“一次受理、一次调解、一次办结”,避免了重复沟通与流程内耗。
该机制不仅让消费者受益,也为金融机构减负增效。试点运行以来,辖内金融机构纠纷处置人力投入减少40%,基层网点得以将更多资源投向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同时,基层网点首诉化解率从65%提升至82%,有效将纠纷化解在源头。
截至目前,麻城依托该机制已成功调解小额同质同类金融纠纷10批21笔,涉及金额41.93万元,消费者满意率保持100%,实现了消费者、机构与市场的“三方共赢”。(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肖杰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