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动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丰收时节,牛壮膘肥。近日,在甘肃省临洮县衙下集镇上潘家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牛”大会正式拉开帷幕。16头健壮“牛明星”同台“亮相”,评委们围绕体型结构、肌肉丰满度、膘情体况、精神毛色等多个方面打分,最终来自下何家村的常正吉饲养的肉牛成功拿下“牛王”桂冠。

赛牛大会现场(李耀华 摄)

“和行家比一比才知道,科学配种、精准饲喂多重要!”围观群众纷纷表示,通过这场“赛牛”大会,大家都学到了不少养牛技巧。

“赛牛”大会是临洮县牛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洮县锚定“牛业兴县、养殖富民”目标,通过政策精准滴灌、模式创新突破、龙头强力引领,推动牛产业从“散养零星”迈向“规模集群”,实现养殖效益、产业能级、群众收入的三重跃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牛动力”。

“我现在养了18头牛,预计今年能收入5万元以上吧!”峡口镇党家墩村养殖户宋国军看着自家牛圈的牛表示“以前没钱、没经验,只敢养两头牛,还经常生病,养几年下来赚不到多少钱。”

党家墩村养殖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零星散养。虽然很多村民都有发展肉牛养殖的意向,但资金、良种、技术从何而来?成为党家墩村发展养殖业的现实难题。

临洮县峡口镇党家墩村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赵小池 摄)

“为了鼓励群众养殖,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临洮县畜牧局局长李海燕介绍,县上创新培育了15家牛羊超市,集中供应良种牛,对三类户引进母牛、新建养殖暖棚进行奖补,协调发放养殖贷款,最后再加上养殖投保,消除农户风险顾虑,全链条保障散户养殖。

截至目前,临洮全县已落实各类养殖奖补资金1207.3万元;协调发放养殖贷款1.5亿元,兑付贴息50万元;同时,2025年已为10470头奶牛、6251头肉牛投保,846户农户受益,真正把“牛业兴县”落到了富民实处。

要想效益好,规模发展是关键。在规模养殖上,峡口镇以“产业联合党委+农投公司+村集体+养殖户”模式,打造党家墩村标准化养殖小区,推行“六统一分”管理——统一规划建设、统一饲草供给、统一技术服务,分区分户饲养。 “投喂、饮水全自动化,防疫消毒有专人管,规模大了反而更省心!”养牛20年的文乾峰搬进小区后,正计划扩大养殖规模。

目前,峡口镇以2000多户养殖户撑起1.4万头饲养量,13个规模养殖场带动185家大户抱团发展,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牛”村。

有了稳定的产能基础,品质和品牌更要跟上,临洮县在牛产业价值链升级上持续发力。“我们制定了18项地方标准,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将“临洮鲜肉”纳入“临洮珍好”区域农特产品矩阵,目前,“临洮鲜肉”已进驻县内外30余家商超,牦牛奶粉覆盖20余个省份。”李海燕说。

如今,临洮牛产业正在以全链条升级的态势迅猛发展,2.5万户养殖户因“牛”增收致富。牛产业不仅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临洮落地生根的坚实支撑。(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辛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