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变成“幸福靠山”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作为“中国生态绿色名县”,近年来,甘肃省漳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目前,全县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8.41%,森林覆盖率达到18.28%,绿色已成为漳县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成为漳县最靓丽的名片。

清晨的滨河路、微风拂过树梢、带来阵阵清爽,家住漳县东昇苑小区的梁军,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晨跑,他说:“新修的人行道两侧树木葱郁,路面干净又舒适,现在每天不跑上几圈都觉得少点啥。”如今,像梁军这样沿着滨河路晨练的居民越来越多,他们的身影与绿树、晨光相映,构成了漳县清晨一道灵动的风景线。

梁军的切身感受,有实打实的数据作支撑:2025年,漳县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蓝天常在、空气常新”不再是期待,而是融入日常的幸福感,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漳县先后实施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等项目,义务植树670万株以上,造林封育41万亩以上,并全力以赴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如今,全县地表水、地下水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态环境安全稳定。

走进漳县新寺镇青瓦寺村,一幅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家家户户门前物品堆放整齐,庭院里鲜花绽放、香气四溢,错落分布的民宿与农家乐,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多亏村里的好生态,大伙儿要么开起了农家乐,要么像我一样在植物园上班,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青瓦寺村村民韩俊华笑着说道。

“游客千里迢迢来这儿,图的就是这份‘天然氧吧’的惬意——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新鲜、环境更舒心。”看着景区里来来往往的游客,漳县贵清山植物园售票处负责人宋彦彦满脸笑意。

这份“高颜值”的自然生态,正源源不断为青瓦寺村的旅游业注入活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靠着这好山好水,村民们开民宿、办农家乐,腰包越来越鼓。”新寺镇青瓦寺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明感慨,“如今,绿水青山正在成为我们村的‘幸福靠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漳县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与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文旅活县”战略,持续加大旅游产业培育力度,丰富旅游业态,全力打造“陇上生态旅游康养名县”。随着旅游要素不断完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文旅产业的带动效应愈发凸显。今年前三季度,漳县共接待游客2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7亿元,生态文旅的“含金量”持续提升。

如今的漳县,生态与生活的“转化”、发展与理念的“改变”,正于细微处悄然扎根,越来越多漳县人,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身边的山山水水,让“人与自然好好相处”的漳县故事,在新时代里越写越精彩。(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