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枢纽建设提升 粮食全产业链“补链强链”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日前,第八届油商大会在浙江省舟山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行业协会专家、产业链企业主走进舟山市定海区,沿着舟山粮食全产业链触摸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纹理。

在舟山良海粮油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粮食加工流水线有条不紊。大豆经过预处理、浸出、精炼等加工环节,变成油品和豆粕,现场,一桶桶成品包装油正通过传送带打包装箱。

“我们有21万吨的筒仓货库,4000吨的预处理车间,还有日加工700吨的精炼车间,日加工500吨的包装车间。”舟山良海粮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兴东说,“靠港就能直接进仓,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今年有80多万吨的豆粕销往全国各地。”企业助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为本地消费者提供一系列小包装油产品。

在舟山粮食产业园内,专注于粮食全产业链开发的企业还有很多,舟山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可乐、口香糖、软糖、饼干……在企业展厅内,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这些产品用到的糖醇,都是我们企业生产的,应用非常广泛。”企业监事会主席郑芳明介绍,“玉米经过浸泡、破碎、净化等一系列工艺,可以转化成玉米淀粉,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副产品玉米蛋白粉等,这些副产品可以作为液糖原料,通过一系列的糖化酶解工艺,变为液糖产品。”

“我们主要是以玉米为原料做深加工的,玉米通过传送带直接到公司的统一仓生产,非常方便。”郑芳明说,无论是借助内河网络运往内地,还是经过宁波舟山港出口海外,定海的区位优势都非常明显。

全国沿海7条国际航线有6条途经定海,近海可达长江沿岸与各沿海港口城市,远洋运输可直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港口。这主要得益于浙江定海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华康的各类糖醇产品得以在最短时间内,运往全球各地。

“合成生物产品已经从基础研究快步迈入了产业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粮食精深加工领域,正在催生一个潜力巨大的合成生物加工新赛道。”在舟山粮食全产业链合成生物产业闭门会上,定海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引权介绍,定海对于聚焦发展合成生物产业链,有基础,更有“千仓万廪”的仓储优势、“通达四海”的运力优势、“多核驱动”的加工优势和“一体融通”的贸易优势。

舟山粮食产业园作为浙江省唯一具备大宗粮油中转、物流、仓储、加工、交易等全链条服务功能的大型粮油产业基地,不仅是东部沿海重要的粮食集散中心和加工贸易基地、省级物流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更是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的核心区块。

同时,链主型企业也引领了集群化的发展。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舟山良海粮油有限公司、舟山港老塘山中转储运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构建了完善的产业生态,为未来的大豆、玉米原料高效大规模轮换与协同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有效化解舟山作为非传统粮食主产区的地理局限。

自去年11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把粮食作为资源配置的货种之一,定海聚焦大豆、玉米精深加工双核产业驱动,依托港口和江海联运优势,推动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的规模化发展,为未来的合成生物产业提供稳定的资源保障。

定海区围绕“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充分利用华康的葡萄糖、果葡糖浆等原料,聚焦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功能性健康配料等产业方向,培育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高端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已集聚船舶与海洋工程、粮食产业、新材料等板块,去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40亿元,占全区比重达64%。1月至9月份,产值突破了310亿元,预计全年产值达380亿元。”定海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姚庆说,粮食产业园是定海工业园区的核心版块,占整个工业园区产值的五分之一左右。

在舟山,一条以大宗粮食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愈加补强,政企联动与企业互利的双重涡轮正在加速旋转,带动更多上下游产业在此集聚,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