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催生“乘数效应”甘肃渭源让山水烟火皆成风景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金秋时节,薯药飘香。从渭河源的层峦叠嶂到元古堆村的田园风光,从城市的烟火气到乡村民宿的质朴感,全域旅游的触角已延伸至渭源的每一个角落,绘就出“景城镇村”共荣的新图景。

近年来,甘肃省渭源县紧抓国家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战略机遇,立足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以“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产业融合、品牌赋能”为路径,推动旅游业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项目为基,筑牢全域旅游“硬支撑”

作为渭源文旅的“核心名片”,总投资1.6亿元的渭河源景区改造提升项目成效显著。景区内全新打造的“渭河源·如驿部落”,整合民俗儿童体验区、休闲服务区、露营活动区等多元业态,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成为网红打卡地。“前年夏天就来过,这次再来,景区设施更全了,能玩的项目也更多,体验感直接拉满。”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华感慨道。

围绕文旅产业百亿元发展目标,渭源县持续推进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构建起“核心景区牵引+乡村旅游支撑+文化赋能”的全域发展格局。近三年,共谋划文旅产业项目79项,总投资52.08亿元。2025年谋划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7.21亿元。其中,渭河源大景区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提升渭源县旅游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格局重塑,激活文旅融合“新活力”

渭源县打破“景区孤岛”模式,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径”的思路,做足“活旅”文章,推进景、城、镇、村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景区辐射、小景点串联、全要素协同”的发展格局。规划建设文旅新城,渭河生态公园、全民健身公园、渭河生态廊道、滨水景观带等“城市会客厅”相继建成,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旅红利。创新实施“一核七星”乡村旅游集群规划,以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元古堆村为“核心引擎”,联动峡口村、渭河源村等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形成“核心引爆—多点支撑—全域辐射”的梯次发展态势。

如今的渭源,已凭借独特的文旅魅力,成功跻身“全国避暑旅游样本城市”“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行列,文旅产业综合收入实现新突破,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融合破圈,释放“旅游+”的乘数效应

旅游不只是看风景,更要体验当地的生活。渭源把优美的景区、舒适的县城、富有特色的乡镇和质朴的乡村串联成了一幅大画卷,能让游客在自然山水、城市烟火和乡村记忆中自由切换,获得立体、丰富的体验。

为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渭源县深入实施“文旅+”跨界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研学等领域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特色新业态。同时,以节会为媒打造文旅品牌,实现“月月有活动、四季皆精彩”,2025年元宵节社火展演、西北五省区秦腔名家大型演唱会,现场吸引观众超42万人次,线上观看量突破532.5万人次;2025年渭源半程马拉松比赛直播在线人数达21.2万人,话题互动热度居高不下,让“渭源文旅”的名片走向全国。

未来,渭源县将持续深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在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品牌建设、服务优化上再加力,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以开放姿态、创新业态迎接八方来客,让“红火渭源”的文旅盛宴惠及更多人。(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李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