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智时代的通识教育与五育协同专题研讨会召开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10月25日上午,“数智时代的通识教育与五育协同”专题研讨会,在重庆移通学院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及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知名学者、教育专家齐聚山城重庆,共同探讨数智时代背景下通识教育的创新发展与五育融合路径。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刻重塑社会形态的今天,通识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石,其价值愈发凸显。而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新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回答的重要课题。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副秘书长、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副院长唐杰在致辞中说,在数智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通识教育的价值与路径尤为紧迫,通识教育不是“名校专属”,而是所有高校的“自修之路”。

面对数智时代,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泽扬呼吁,各高校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同步发力,推进跨界培养,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开幕式现场(喻通 摄)

主论坛环节,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从实践角度出发,以《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复旦通识行知课程的探索实践》为题,提出数智时代的通识教育需打破“课堂中心主义”。徐珂表示:“数字技术是工具而非目的,只有让学生触摸真实世界,才能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印鉴以《诗意的课名,浪漫的学程——中山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探索与实践》为题,聚焦AI技术与通识课程的创新融合。他表示:“AI通识不是培养程序员,而是让学生具备‘技术素养+人文反思’的双重能力。”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张伟特以《书院与通识的底层逻辑》为题,从书院制载体创新的角度阐释通识教育的底层逻辑,提出育人新思路。清华新雅书院以148人为社区规模,要求学生每学期访谈4位不同专业教授,通过“学术浪漫”“穷游计划”等活动,在小社区中实现“高密度连接”。“通识教育的本质是让知识在互动中流动。”他表示,“书院制正是构建这种连接的最佳土壤。”

重庆移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院长皮若兰以《数智时代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为题,阐述数智时代通识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她表示:“移通用‘小而精’的课程模块和‘大而全’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数智时代找到‘全面发展’的支点。”

本次研讨会会期两天。将通过分论坛、圆桌论坛、学生论坛等,深化通识理念、书院建设、数智课堂等议题讨论。与会专家表示,数智时代通识教育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平衡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融合知识创新与“立德树人”价值。(记者 杨露勇 通讯员 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