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争!中煤广元燃煤发电项目“实景图”渐次呈现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10月23日,记者走进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清江村的中煤广元燃煤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焊工焊接管道 (刘宏伟 摄)

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工人干劲十足……这个全省“十三五”以来首次核准的燃煤发电项目,正以分秒必争的态势全速推进,不断刷新“进度条”。

抢进度 全力以赴“项”前冲

记者来到近百米高的1号锅炉,建设者们正有序作业。

“1号锅炉水压试验已进入倒计时,距离既定节点仅剩53天。”中煤广元能源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刘华元介绍,水压试验堪称对电厂“心脏”的重要“体检”。近百个系统环环相扣,数千根管道纵横交织,6万余个焊口严密排布,只有在超工作压力的严苛考验下保持毫发无伤,才能证明锅炉的严密性与结构强度完全达标。这道关键关卡,既是项目建设的核心节点,又是决定后续工序能否顺利推进的重中之重,容不得丝毫懈怠。

为抢抓时间节点,项目各参建单位吹响“全员冲刺”的集结号。在1号锅炉区域,34台施工机械昼夜轰鸣,奏响攻坚序曲。160吨塔吊舒展钢铁巨臂,将重型设备精准吊运至数十米高的作业面;炉顶新增的50吨汽车吊灵活辗转,高效转运各类管道材料;350吨履带吊稳稳扎根地面,扛起钢结构安装的重任,每一次起落都精准有力,为加快施工进度保驾护航。

在机械构筑的立体作业面上,建设者们正以毫米级精度决胜关键战场。踏入锅炉钢架内部,焊枪弧光交替闪烁,焊机的嗡鸣、榔头的敲击与起重工的哨声交织回荡,奏响激昂的“攻坚交响曲”。焊工们全神贯注地操控焊枪,确保每一道焊缝都平整牢固;安装工娴熟对接管道集箱,精确校准每一处接口;金属检验人员手持专业仪器,对6万余个焊口展开探伤检测,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

“我们在为锅炉的‘血管’做最后一道精密缝合。”锅炉班组负责人赵洪波坚定地说,“必须以极其严谨的态度,确保所有焊口在高压测试下滴水不漏。”

优管理 多措并举促发展

技术员怀抱图纸在细雨中反复核对数据,确保每个参数精准无误;安全员手持电筒穿梭巡查,细致排查每一处安全隐患……这样的坚守在现场随处可见。

安全管理是第一要务。刘华元说:“我们每天都会对工人进行‘三交三查’,既要交任务、交安全、交措施,又要查工作着装、查精神状态、查个人安全用具。公司还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组织大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警示案例。”

“人停机不停”是中煤广元燃煤发电项目建设者坚持的理念。项目建设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制度,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施工进度。

刘华元指着远处已经结顶的烟囱外筒说:“它高221米,底部外半径长15.4米,顶部外半径长11.1米,是目前项目区域内最高的单体建筑。自2024年11月27日进行基础浇筑以来,烟囱外筒累计浇筑混凝土约8350立方米,使用钢筋约3700吨,历时307天顺利完成。”

“1号机组冷却塔于2024年10月9日开始基础浇筑,今年9月27日结顶;2号机组冷却塔于2024年10月13日开始基础浇筑,今年10月1日顺利结顶,两座冷却塔均历时353天结顶,力争年内完成电厂主体施工。”刘华元说。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特大型三脚架翻模及成套垂直运输体系施工工法,大幅提升作业效率,有效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智慧管理也尤为重要。来到工地正门右侧,一座安装有蓝色玻璃幕墙的建筑上,“智慧工地管理中心”8个大字格外醒目。

中煤广元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兴宇介绍,公司着力构建智慧电厂全专业协同联动体系,将实现全景智控科学精准、全局配置动态优化、全链协同整体最优、全程贯通集约共享、全线智能集中高效,赋能各级人员决策指挥、战略管控变革转型、经营管理提质增效。

罗兴宇说,接下来,公司将继续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要求,严控工程质量,科学统筹施工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为明年顺利投产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约90亿度,年产值约35.71亿元。 (记者 戚原 通讯员 杨果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