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为芯强根基 新疆温宿种业赋能乡村振兴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新疆温宿县托乎拉乡的田野上,金色稻浪随风起伏,这里不仅孕育着“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丰收图景,还藏着温宿大米品质与产量双提升的“密码”——以新疆金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水稻试验示范繁育基地为核心的种业创新体系。作为农业的“芯片”,一粒粒精心培育的“金种子”,正成为当地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振兴县域农业的核心力量。

金丰源种业水稻试验示范繁育基地(查燕荣 摄)

科技育种 筑牢种业创新根基

自1998年建成以来,占地100亩的金丰源种业水稻试验示范繁育基地,始终以科技为刃,破解新疆水稻育种难题。基地以新疆农科院核生所为技术依托,将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分子标记等技术融会贯通,更让“秋田小町”“越光”“新稻11号”搭乘神舟六号完成航天育种,在基因层面探索水稻增产提质的可能。

如今,基地已形成稳定的科研梯队:6人科研团队常年扎根田间,每年100余万元研发经费持续投入,先后引进水稻品种3个,选育审定优质品种34个,待审品种3个。其中,自主选育的“金稻2号”品系,在2018年首届全国优质稻(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中斩获金奖;公司拥有的40余项商标专利、90多个审定农作物品种,更让温宿种业创新能力跃居全疆前列。2022年,金丰源种业通过兼并重组加入中华种业旗下荃银高科,科研人员扩增至45人,进一步夯实了“育繁推”一体化的科技基础。

链式发展 激活产业增收动能

优秀的种子,唯有走出试验田,才能真正成为富民兴农的“金钥匙”。在繁育环节,金丰源种业常年承接自治区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其培育的8个水稻品种已占据南疆水稻种子市场90%以上份额,形成“种源稳、市场强”的格局;在推广环节,公司搭建起覆盖全疆的服务网络——15家分(子)公司、500多家直营店与经销店,将优质良种直接送到农户手中,还年均开展5000人次免费技术培训,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植。

新疆喀尔苏米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商主播正在直播销售温宿大米(查燕荣 摄)

产业链的延伸,更让“金种子”释放出倍增价值。投资0.8亿元建成的新疆首个生物育种平台,联合10余家科研院校整合“产学研用”资源;新疆喀尔苏米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流转2600亩水稻地打造富硒大米生产基地,2024年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电商占比过半,收购价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0.2元至0.3元。截至目前,金丰源种业已带动全疆40余万亩规模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其中水稻良繁基地1万余亩,0.5万户农户在种子扩繁链条上人均增收1万元,实现了“企业盈利、农户增收、产业升级”的多赢。

未来可期 锚定粮食安全新目标

谈及种业发展的下一步,金丰源种业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陈长青信心十足:“既要让产量更高,也要让品质更优。”未来5年,公司计划将现有高产水稻品种平均亩产再提高50公斤至80公斤,同时针对新疆干旱、高温、盐碱的气候土壤特点,加强水稻品种抗逆性研究,确保产量稳定;在口感与营养上持续攻关,培育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大米。

从试验田的一粒种子,到餐桌上的一碗香米,温宿种业的发展故事,正是新疆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如今,温宿县持续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新稻11号”等优质品种、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全力打造“富硒、绿色、有机”的温宿大米品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以“种”为芯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既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又链接着万千农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查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