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西郊街道森林社区,以501位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幸福实践,成为全国养老型社区建设的生动样本。2022年,社区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授予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这一国家级荣誉见证了其养老服务的卓越成效。
精细管理织密服务网 适老改造暖到屋檐下
森林社区将老龄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设立老年人权益保障领导小组,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机制。走进各小区,楼道里新安装的休息椅格外醒目。今年实施的“歇歇脚座椅”工程,让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下楼有了“中转站”。而更细致的关怀藏于点滴:志愿者定期为空巢、失能老人检查水电燃气,为有需求的家庭安装扶手、紧急报警装置,一张居家安全防护网在细微处悄然织就。
社区文体广场上,适老化设施建设无障碍通道贯通每个角落,公共厕所增设防滑扶手,休闲长椅旁新添了四分类垃圾桶。通过“拆墙并院”整合空间,社区不仅优化了路网绿化,还专门为救护车预留应急停放区。这些改变,源自社区对老人出行安全的精准考量。
多元服务破解养老难 从“养老”到“享老”
每天清晨,太极队在社区广场翩然起式;午后,老年大学传出琅琅书声;傍晚,舞蹈队伴着乐声翩翩起舞……森林社区通过孵化文体团队、开设老年课程,让长者生活有滋有味。居民李宏志感慨:“在这里,我们不是被照顾的对象,而是社区的‘主角’。”
针对特殊群体,社区推出个性化服务: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巡诊,金霞调解队化解邻里矛盾,法律援助室守护老年人权益。在近期开展的防诈骗讲座中,社工用方言演绎典型案例,让百余位老人识破“保健品骗局”。独居的王秀芬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说:“你们常来走走,我心里踏实!”
科技赋能叩响未来 孝亲文化浸润人心
面对智能化时代,社区开设手机应用课程,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未来,智慧养老平台将整合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功能,让科技温度渗透养老日常。而更深层的变革源于文化浸润——社区孝文化主题公园展示着“最美家庭”事迹,普法课堂传授权益保障知识,照护培训提升失能老人家庭的专业护理能力。社区党委副书记徐梦琴表示:“我们要让‘莫道桑榆晚’的积极老龄观成为社区底色。”
从适老化改造到精神关怀,从健康守护到科技助老,森林社区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实践,诠释了“养老不离家”的内涵。当夕阳映照在老年活动室的窗棂上,老人们围坐包汤圆的欢声笑语,正是这座“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对“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最温暖的回答。(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