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快看!我的城堡要盖到云朵上啦!”10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洪家山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儿童活动区内,8岁的江沐涵举着一块彩色积木,兴奋地向姐姐江一诺展示。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孩子们红扑扑的笑脸上,也洒在铺满整个活动区的软垫上,空气中弥漫着无忧无虑的欢快。这幅温暖的日常图景,是洪家山社区如今最动人的名片。然而,时光倒回几年,这里还是设施老化、管理难题丛生的老旧小区,它的美丽蝶变,始于一场围绕“最柔软的群体”和“最厚重的牵挂”——“一老一小”所展开的温情与智慧并重的治理实践。
智慧赋能,为“夕阳红”系上“安心锁”
“滴滴——”10月25日一早,洪家山社区“90后”党委书记李众跃的手机传来一声清脆的提示音。这条来自“珠山区高品质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信息,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数字哨兵”,默默守护着社区的安宁。
在李众跃看来,这套智慧系统是社区的“神经中枢”,尤其关系着辖区1082位老年人,特别是其中173位高龄老人的安危。“科技不是冷冰冰的,它应该是有温度的守护。”李众跃说。今年,社区为11位高龄、独居或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免费配发了智能手环,这些手环成了老人身体的“晴雨表”,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等关键数据。
党建引领,用“绣花功夫”织密服务网
1994年出生的李众跃,虽然年轻,但胸膛里跳动着一颗服务社区的赤诚之心,在他的推动下,智慧系统的“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系统无缝链接了社区204个公共摄像头,居民无论通过小程序“指尖点”、微信群“线上呼”,还是线下“面对面”反映,问题都能秒速直达“中枢”,实现“接诉即办”。
洪家山社区老旧小区多,居民中退休老干部多,对社区服务的期待自然也高。“期望越高,越要用百倍的热情和万分的细致去回应。”李众跃深谙此理。他明白,除了安全与健康,居民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情感连接的向往同样重要。
作为“瓷都”景德镇的社区,怎能少了陶瓷文化的浸润?社区巧妙利用空间,在活动中心楼上打造了一间专业的陶艺制作室。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体验“玩泥巴”的乐趣,感受拉坯、画瓷的神奇,社区还免费为他们烧制作品。“看着自己亲手做的小碗、小杯子出炉,孩子们那个骄傲劲儿,就像得了大奖!”社区工作人员王磊笑着补充道,这份独特的礼物,是文化传承,更是温暖的社区记忆。
同心共治,唱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和谐曲
今年90岁的王贞好发现家门口的一棵老树成了危树,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社区”。洪家山社区工作人员没有丝毫耽搁,立即联系园林部门,并多次上门与王贞好沟通方案,协同邻里,最终顺利将危树移除。心头大石落地,王贞好激动地揣着一封亲手写就的感谢信来到社区,信纸上是她工工整整的字迹:“你们啊,不是亲人,胜过亲人!”
这声由衷的赞叹,正是洪家山社区工作最真实的写照。从化解外办宿舍护坡开裂的重大安全险情,到“洪心议事亭”里居民共商共议、其乐融融的茶话会,再到党建商圈联盟举办的“邻里节”上飘香的饺子、欢快的歌声……社区始终与居民心手相连,共同破解着生活中的一道道难题。
如今的洪家山社区,早已洗去老旧小区的沧桑,绽放出“老有所安、幼有所乐、难有所帮、心有所栖”的幸福光华。在这里,数字赋能与人文关怀交织,千年瓷韵与现代社区融合,干部的热情与群众的信任共鸣,共同谱写了一曲“朝夕美好”、全龄友好的社区治理崭新乐章。(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刘存文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