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乡兴安庄村连片的稻田中,收割机往来穿梭,金黄的稻谷倾泻而出,车上的村民撑开袋子接稻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种水稻20多年了,看着稻谷一车车运走,我这心里特别踏实。”兴安庄村水稻种植户王振虎自豪地说,“我今年种了40多亩水稻,都是长粒,市场上特别畅销。”
像王振虎这样靠着水稻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而村里完善的产业配套,更让这份“踏实”有了更长久的保障。稻谷收割后,除了直接卖水稻外,还可以送往本村的加工厂进行加工。经筛选、分拣、去壳、抛光等一系列加工程序后,晶莹剔透的优质大米从出口喷涌而出。
“我们的收购价一般是两到三元1斤,今年能收购300万斤,预计销售额超700万元。”奈曼旗粒粒香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士广说,“每年从10月中旬到12月最忙,加工完的大米主要在奈曼本地销售,也会卖到临近的开鲁县和赤峰市等地。”
家门口的加工厂不仅让稻谷实现“就地增值”,也为村民们省去运输的麻烦。当然,这样的好收成,离不开“硬支撑”的保驾护航。一直以来,兴安庄村在水稻种植环节下足了功夫,采用统一选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的模式,从源头把控品质,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的效率和品质稳定性。另外,今年村里还专门新增水渠,确保水稻生长用水无忧。
兴安庄村党支部书记唐利民介绍,兴安庄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今年种有1000余亩,亩产达1200多斤,收割工作从10月初开始,预计月底全部完成,全村水稻产值超百万元。
近年来,苇莲苏乡进一步推进水稻产业升级,把水稻打造成绿色、有机、营养的精品产业,利用科技手段,实施精品战略,让本地水稻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产品,为地方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吴彤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