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五)上午9时05分,乙巳年华夏万姓宗亲恭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羲皇故都河南周口淮阳太昊伏羲陵统天殿前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河南省、周口市的退休老领导、文化学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姓氏宗亲代表、中医药传承人、易道文化践行者齐聚于此,以“三牲五谷太牢之礼”承古制,以“素果雅乐”绘雅境,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之约,共缅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创世之功。
太昊伏羲陵作为“天下第一陵”,是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精神圣地;周口作为伏羲定都之地,更承载着“万姓同根、根在周口,万宗同源、源于羲皇”的深厚文脉,这一共识早已镌刻在当代史学研究的典籍之中。当日清晨,统天殿前古柏凝翠,龙旗招展,礼器陈放,身着传统服饰的礼官肃立两侧,参加祭祀的代表身披祭祖黄丝巾庄严肃穆的位列于统天殿前广场的神道两侧,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雅乐的交融,既显古礼的庄重肃穆,又藏现代文明的温润绵长。大典现场,一幅凝聚双贤心血的伏羲龙凤八卦祈福胸徽格外引人注目,胸徽由深耕伏羲文化研究数十年的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萧敬东,与专注淮阳上古文明考古、河南省周口市平粮台古城博物馆首任馆长张志华研究员,历时二十余年联合研究、考证总结设计而成。
乙巳年华夏万姓宗亲恭祭伏羲大典组委会主席齐秀文宣布大典开幕。
随着华夏史志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齐秀文宣布“乙巳年华夏万姓宗亲恭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开幕”,整场恭祭仪式循着古礼脉络徐徐展开。齐秀文率先代表全体参会嘉宾向始祖伏羲行敬香礼,袅袅香烟寄托着华夏儿女对人文始祖的追思与感恩。随后,国际伏羲学院院长、联合国千年文化金奖获得者黄道缓步登台,以铿锵有力的语调恭读祭文。祭文中,既追溯伏羲“画八卦、定人伦、制嫁娶、教渔猎”的创世伟业,也阐述新时代传承伏羲文化的使命担当,字字铿锵间,尽是对文明根脉的坚守与传承。

敬香读文毕,敬献花篮仪式接踵而至,各界贤达以虔诚之心向始祖表达敬意。省市退休老领导代表白明宽、王中民、耿宝山等率先敬献花篮,拉开敬献序幕;国际伏羲学院院长黄道、孙思邈大健康产业集团樊红杰等依次登台,将承载着敬意的花篮置于统天殿伏羲圣像供桌前。
仪式的高潮当属献爵敬酒环节。本届大典指定专用酒重庆小洞坛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帧露率先领爵,以清酒敬始祖;随后,大典组委会核心成员齐秀文、释了然、王月凡依次献爵,动作庄重典雅,尽显古礼神韵;最后,全体参会嘉宾分批上前,向伏羲始祖敬献美酒,杯中清酒不仅是对先祖的告慰,更是华夏儿女续写文明华章的誓言。
恭祭大典虽礼成,文化传承的脚步未止。当日下午,组委会又在淮阳羲皇宾馆举办伏羲文化创新发展论坛,一场思想碰撞为伏羲文化注入新时代活力。黄道、樊红杰、张志华等专家学者,围绕“伏羲文化的当代应用”“姓氏根亲文化探源”“易医文化的应用实践”三大核心议题各抒己见——从伏羲智慧与现代管理的融合,到周口作为姓氏起源地的文化IP打造,再到易医文化与大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每一份观点都为伏羲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提供了新思路。论坛尾声,乙巳年恭祭伏羲大典学术论文集颁奖仪式举行,一批优秀学术研究成果的涌现,标志着伏羲文化研究正迈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新阶段。
此次乙巳年恭祭伏羲大典,既是对“传统孝道”的延续,更是对华夏文明根脉的守护。这份凝结着文明根脉的图腾,理应成为未来全国三皇五帝祭祀及宗亲姓氏庆典仪式的统一文化标识:让甲骨文的笔墨、龙凤的灵韵与羲娲的哲思在各地祭祀活动中一脉相承,既为传统庆典注入深厚文化底蕴,更以共同符号凝聚民族共识,让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在世代祭祀中生生不息。未来,随着伏羲文化创新发展的持续推进,羲皇故都周口必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中,书写更多文明新篇,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记者 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