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再生水”助力发展高质量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深秋时节,静静流淌的肥城康汇河波光粼粼,水鸟翔集。“前些年,水上漂着沫疙瘩头,臭烘烘的。现在水清了岸绿了,简直就是一幅风景画。”正取景拍摄的摄影爱好者路玉国感慨道。

水清岸绿的康汇河(赵雨萌 摄)

山东肥城市位于黄河一级支流大汶河流域,境内主要支流为康王河和汇河,两河交汇形成康汇河,汇入黄河下游重要蓄滞洪区东平湖。康汇河,这条承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流淌在肥城大地上的母亲河,曾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双重压力,生态功能受损。

治理不停步,环境日日新。目前,肥城康汇河沿岸有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康汇河生态补水的重要水源,日补水量约10万立方米。为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改善区域水环境,结合康汇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肥城化工产业园还建设了日产6万吨再生水厂1座。

数据显示,每天通过康汇河排入的水量在10万吨以上,丰水期达15万吨,每年4000多万吨。如何通过治理一条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因此,在康汇河的美丽蜕变过程中,水资源利用的永续发展也成为应有课题之一,“再生水”应运而生。

“再生水厂对污水处理厂尾水集中收集后,我们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等工艺深度处理,处理达标尾水作为化工园区工业用水。”据肥城市水资源保护中心党组书记邵波介绍,今年以来,肥城全市污水处理量达到902.4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达到610.5437万立方米。

国家能源集团山东石横热电有限公司水处理设施(孙彩云 摄)

以前,石横热电有限公司用水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引用黄河水。自从再生水厂建成后,每年可为企业提供1000多万立方米的用水。

“现在采用再生水后,企业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约620万立方米。”在肥城化工园区,国家能源集团山东石横热电有限公司的负责同志宋义宏介绍,不仅如此,锅炉补给水处理离子除盐系统周期制水量还从1.7万吨提升至7.2万吨,每年减少酸碱用量72吨,保安过滤器滤芯更换次数也从每年6次降至2次,年节省水费约40万元,设备可靠性也显著提高。

为扩大再生水供给范围,肥城以再生水厂为核心,累计铺设再生水管网17.08公里,基本实现园区工业企业全覆盖。推行“分质供水”,带动企业实施节水改造,目前8家园区企业已开展水平衡测试和合同节水,水处理工艺持续优化。

“我们将再生水利用纳入水资源‘三条红线’,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中优先配置,倒逼企业转变用水模式。目前已完成12家单位水源置换。”肥城市水资源保护中心主任岳辉说。

水之命脉,关乎发展。面对水源配置压力,近年来,肥城深耕再生水区域推广利用,以统筹管控为纲、技术创新为核、管网建设为脉,成功探索出一条“污水处理+湿地净化+再生水循环利用”的特色路径。目前,肥城全市年可置换新鲜水1100万立方米,园区再生水配置比例达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达30.68%,高效保障了重大产业项目运行,工业节水空间全面打开。

水资源有保障,助力发展高质量。今年上半年,肥城纳税过亿元企业达到10家,占泰安总数的59%。“再生水厂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减少新鲜水开采量2100万立方米。可满足现有企业和未来10年肥城化工园区项目用水需求,有效缓解地下水资源紧张的问题。”邵波说。(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孙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