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数智文旅投创未来”第五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圆桌对话在四川省达州市举行。会议由四川省投资基金业协会股投基金专委会专家委员李贤彬主持,投融资机构、网信企业、商协会、银行券商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现场座无虚席,嘉宾们结合行业实践与政策导向直击痛点、各抒己见,互动交流氛围浓厚,不时引发阵阵共鸣。
此次对话围绕政策东风与产业机遇、破解文旅企业融资瓶颈、投资赛道选择等五大核心议题展开,参会嘉宾带着行业困惑提问,结合实践经验作答,让探讨更具针对性与实操性。
传统文旅遇冷,如何破局突围?
“今年双节,不少游客放弃酒店选择‘车上搭帐篷’,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传统文旅模式已失去吸引力?”
四川智胜慧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鹏给出回应:“这并非问题,而是信号——传统旅游已达瓶颈。”他表示,游客需求已从单纯观光转向深度体验,需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通过“旅游+百业”“文旅融合”拓展产业第二空间,同时打造裸眼沉浸式场景、推动文旅与研学教育融合,才能打动游客。
四川省互联网行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黄永建则表示:“当前互联网技术应用仍较浅层次,人工智能正取代‘互联网+’成为核心引擎。”他强调,文旅产业核心在内容生产,人作为核心枢纽,其延伸的情绪价值将成为未来消费趋势的重要切入点。
成都橙视传媒科技股份公司董事、总经理赖晓莉则聚焦“内容与形式如何平衡”的疑问:“文旅创新需二者兼而有之,就像写文章离不开内核与载体。”她以武侯祠为例,建议跳出普及性知识,深挖三国人物冷知识等特色内容,同时借助AR眼镜等技术,实现“形式吸客、内容留客”,让游客获得身临其境的知识体验。
融资瓶颈难解,政企资如何协同?
“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文旅企业的心头之痛,结合省委七次全会政策导向,该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引发在场企业代表的强烈关注。
四川文投文化产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迪则表示,投资核心逻辑:以IPO为导向(“以退为进,以退为投”),企业能否上市决定投资决策。并建议文旅及文化类企业需增强科技属性,才能更易获得股权投资机构支持。
四川智信本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飞则提出三方协同方案:“企业要创新商业模式、推进资产数字化,构建稳定现金流;金融机构需开发专属产品、建立行业风控模型;政策层面应发挥引导基金杠杆作用,完善天府文创板功能,借鉴外省模式搭建文旅金融服务中心。”
科技赋能文旅,资本青睐何种项目?
“在AI与AR快速发展的当下,什么样的文旅项目能获得资本青睐?”针对这一投资视角的疑问,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张明镜分享了企业实践与政策体感。
“省上相关政策带来的金融支持超预期,我们总部在成都,但已经在九江、无锡等多地布局,并与洛阳、张家界深度合作的关键。”他介绍,影目科技以AI+AR布局空间智能,最新发布的Go3产品可实现260多个国家的语言无障碍沟通,还能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与熊猫基地的合作更是让游客能通过智能眼镜深度了解熊猫故事。
此次圆桌对话聚焦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与机遇,通过“抛出问题—深度探讨—给出方案”的模式,为政企对接、资本赋能搭建了高效平台,助力四川文旅产业在数智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