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备受瞩目的智慧农业博览会与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将在南宁同期拉开帷幕。作为广西乃至全国桑蚕茧丝绸产业的重要力量,河池市宜州区的一批骨干企业将集中亮相,向外界展示从一粒茧到一匹绸、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实力与创新成果。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集中展示,更是宜州桑蚕产业多年来不断深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河池市宜州区一家桑蚕养殖厂中,张寿欢介绍着棚内定制的结茧架。“蚕要结出圆润完整的好茧,不能趴在地上,必须要有攀爬物。以前是人工一个个投放,现在完全不用了!吐丝期把结茧架通过自动上蔟机放下去,蚕自己就爬上去找个‘小房间’结茧!”他的养殖场单个房间即可以容纳12万只蚕,两间房的养殖量,加上定制的“蚕爬架”,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更带来稳定可观的收益。“按28到29元一斤的市场价,日收入能达到1.1(万)到1.2万元。只要保证有八九成的养殖成功率,那每一户一年就能有十来万的收入。”
宜州区的种桑养蚕历史已有470多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养蚕行业,宜州区的桑蚕生产规模自2004年起已连续20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生丝产量与加工能力连续12年位居广西县域首位。
为了改善传统养蚕时间长、效率低的痛点,广西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公司打造移动式自动喂蚕机、自动撒石灰机、电动切叶机等智能设备,针对不同环节,帮助农户精准提高效率。公司办公室主任覃宝俊指着一套智能设备介绍:“这是分体式小蚕饲养机,从蚕叶自动切垛、撒石灰消毒,到精准定量喂桑、养殖完成后自动堆叠,整个流程都无需人工干预,是完全的‘一站式’服务。” 作为专业从事养蚕智能农机设备研发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自2008年成立以来,公司已研发出45种专利产品,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含7项发明专利),产品不仅覆盖全国各养蚕主产区,还远销越南、老挝、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在宜州,优质的桑蚕企业并非个例。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展现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公司装备水平先进,形成从原料基地、缫丝、织绸、家纺、蚕蛹食品到丝绸文化创意和工业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高质量的蚕茧经过工厂车间,成为“丝”,进行下一步的蜕变。2024年12月,广西首条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在嘉联公司正式投产,填补了广西全真丝壮锦织造的空白。公司行政总监袁毅表示,“传统丝织品赛道太卷了,我们想到广西的特色壮锦,觉得不如创新一条新赛道,把丝织品和壮锦结合!”传统壮锦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为广西茧丝绸产业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和增长点。
宜州桑蚕产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产值和规模上,更体现在对农户的强劲带动能力上。龙头企业普遍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推行“订单保价收购”,稳定了蚕农收益,降低了市场风险。例如,嘉联公司每年订单收购农户鲜茧6000多吨,兑付茧款约3亿元,直接带动4万多户农户通过养蚕致富。
即将到来的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和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为宜州桑蚕产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与交流平台。参展企业将携带一系列成果,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的雄厚基础、创新活力与广阔前景。
宜州,正以其坚实的产业根基、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创新的科技动力和强大的联农带农能力,在中国桑蚕茧丝绸产业的版图上书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记者 朱柳蓉 通讯员 韩睿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