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以创新破局,将“串联审批”革新为“并联推进”,改变了原先项目审批必须多个环节逐项进行,等待审批完成才能开工的审批流程,推出“容缺受理+承诺制”模式,企业无需在多个部门之间反复提交材料、等待审核,助力多个重点项目提前开工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走进位于石横镇的肥城化工产业园区,高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污水管网工程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作为城区污水分流的“生命线”,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减轻城区上游污水管网压力,大幅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面对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的实际,如果按照传统“串联审批”模式,从立项、规划到施工许可多个环节依次审核,等待审批完成后项目开工时间将严重推迟。
肥城城投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栋栋介绍,本工程自丘明路溢水孔向西,经兴石街接入康汇污水处理厂,全长2.29公里,采用环加筋聚乙烯复合管,共设置检查井38座。肥城市行政审批局“靠前”服务,让项目提前一个月开工建设。
项目开工按下“加速键”的背后,是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自然资源、住建、规划等多部门的协同创新。通过深入调研市政工程审批堵点难点,各部门共同制定《肥城市优化市政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出“容缺受理 + 承诺制”模式——建设单位自愿申请并承诺限时补齐法定审批手续,即可提前开工1个月至2个月。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在项目开工后,同步指导企业准备施工许可材料,全程督促完善手续,形成“边建设、边完善”的良性循环。
“收到项目单位申请后,我们向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征求意见,依据用地证明和规划选址情况说明,先行办理开工意见书,允许项目开工建设,同步指导施工许可材料报审,督促项目单位按照承诺时限完善手续。”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建设科科长何晓宁说。
“截至目前,本工程已经完成了兴石街以东400米路段的管道安装工作,混凝土路面已经完全恢复,完成了通车任务。兴石街以西完成了1000米的钢板桩的施工,500米的管道安装工程,剩余路段我们正在按照计划进行施工。”杨栋栋说。
“串联审批”到“并联推进”改革实施以来,肥城已有多个市政工程项目受益,平均每个项目节省审批时间约45天,直接降低企业成本超百万元。(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胡阔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