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新枫街道办事处,有一年轻社区——嘉和社区。自2020年7月成立以来,嘉和社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治理、优化服务,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烟火气、人情味和家温度的“亲民化”幸福家园,先后荣获江西“省五星幸福社区”“省绿色社区”“省红色物业优秀小区”“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等多项荣誉,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一个亮眼典范。
空间“亲民化”:
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
走进嘉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第一印象便是宽敞、温馨、功能齐全,与传统印象中“柜台式”的办公场所截然不同。这里鲜明地体现了“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的“亲民化”理念。社区大胆打破行政化格局,将空间重新规划为政务服务区、社会组织发展区和文体活动区三大板块,并精心打造了暖心服务站、益智童趣乐吧、银龄棋牌室、墨艺书房、乒乓俱乐部、青年自习室、微心愿点亮处、法律援助室、睦邻调解室等18个特色功能室。
“我们力争‘去办公化、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去同质化’,目的就是让这里成为居民愿意来、待得住、感到舒心的‘公共客厅’。”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在“银龄讲堂”学习新知识,在棋牌室切磋技艺;孩子们可以在“红领巾议事厅”参与社区事务讨论,在“学生读书吧”畅游书海;中青年可以在健身房挥洒汗水,在青年自习室充电学习。社区还特别关注户外劳动者,建成了配备空调、冰箱、微波炉、医药箱等设施的24小时“工会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提供一个“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温馨港湾。这种“一室多用、错时使用”的模式,极大提升了空间利用率,真正实现了服务全龄段居民的无缝覆盖。
资源“聚合化”:
多元参与,精准赋能
社区治理,资源是基础。嘉和社区深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广泛链接各方资源,形成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社区积极与辖区内外单位构建共建共享合作,同时,还大力引入舞蹈、声乐、乒乓球等专业兴趣培训机构,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更重要的是,社区注重发动居民自身的力量。通过设立“居民意见箱”、定期召开“社区议事会”、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同时,通过深入调研“一老一小”等不同群体的需求,社区精准对接外部资源,策划实施了如“童享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计划”等项目,链接专业社工和志愿者,为孩子们构建安心、放心的成长环境。今年以来,已组织10家企事业单位进社区开展文娱表演、义诊、义剪等活动,切实解决了居民困难,丰富了社区生活。
通过治理“红色化”,物业融“红”,邻里更和。物业服务联系千家万户,是社区治理的关键一环。嘉和社区创新推行“红色物业”模式,让基层党建与小区治理深度融合,点亮了社区和谐之光。
社区探索搭建了“社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三位一体的“红色”平台,并创建“红色物业”业主微信群,实现“一个群管全事”。同时,将党建、综治、物业、消防等网格“多网合一”,由社区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专职网格员深入楼栋,力求“需求在网格发现、隐患在网格排查、问题在网格解决”。
针对居民反映突出的停车难、电梯维修、环境卫生等问题,嘉和社区党委牵头,联合业委会、物业,通过线下民意征集会、楼栋走访和线上群聊广泛收集意见。例如,针对电动车充电难和“飞线”安全隐患,社区通过充分征求意见(同意率达90%),成功新建了22个美观实用的充电车棚,让电动车有了安全的“家”,温暖了居民的心。社区还组建了以物业人员、业委会成员、网格员、志愿者、在职党员为主体的“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开展安全巡逻、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20余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9件。结合消防演练、知识宣传等活动,社区安全感显著提升。
机制“长效化”:
专业队伍赋能,幸福持续加码
为了确保“亲民化”治理行稳致远,嘉和社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社区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社区干部中,有8人持有社工职业资格证,持证率高达73%,形成了专业的人才梯队。社区还积极培育志愿服务力量,现有6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20余人,他们是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柔性动力”。
社区建立了成效评估机制,定期从居民满意度、项目效果等多维度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同时,通过开展“社区之星”“优秀志愿者”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每一项活动或项目结束后,社区都会及时复盘总结,分析得失,持续改进工作方法。这种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为社区治理的持续创新和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精心规划的功能空间,到精准对接的多元资源;从有效化解矛盾的“红色物业”,到专业高效的服务队伍,嘉和社区用一次次贴心的服务、一项项务实的举措,将“亲民化”理念深深植入社区肌理。如今,漫步在嘉和社区,随处可见的是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是邻里之间的和睦友善,是活动室里传出的欢声笑语。这个年轻的社区,正用它的探索与实践,生动诠释着何为“幸福和谐家园”,为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嘉和样本”。(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