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如“泉”涌 “松”海情“参”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长白山麓下,松涛漫卷处,吉林省抚松县正以生态为砚、产业为墨,挥毫书写新时代的“山水答卷”。这里千年参韵在沃土中绵延,每一株野山参都沉淀着“百草之王”的传奇;这里岩层深处的矿泉喷珠吐玉,泉阳泉、农夫山泉等品牌在此“汲天地精华”;这里冰雪与温泉共舞,长白山华美胜地、露水河狩猎度假区等文旅IP让“绿水青山”变身“流量密码”。当“参”情遇见“水”韵,当生态邂逅文旅,这座北国小城正以“三产融合”的澎湃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踏出铿锵足音。

参脉千秋承古韵

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到数字化交易市场的繁忙场景,从标准化种植基地的盎然生机到精深加工车间的科技脉动,一幅产业振兴画卷正在“中国人参之乡”——抚松县徐徐展开。

站在全球最大的人参交易枢纽——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眼前是形态各异的鲜参、干参和林下山参,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参香。这里每天交易量超千吨,全国80%的人参经此流通,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人参“晴雨表”。2024年,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鲜参交易量达2.975万吨,交易额24.1亿元;干参交易额30亿元,全产业链交易额突破186.4亿元。

抚松拥有470年人参栽培史、1700年野山参采挖史。在万良镇,562家人参经营户与近4000户种植农户共同编织着产业网络,而支撑这庞大体系的,正是抚松人对品质的坚守——全县人参留存面积1.08万亩,林下参21万亩,总产值超4.49亿元。

在吉林参王植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参王植保”)的实验室,ICP—5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正精确地检测着土壤元素,奥林巴斯显微镜正观察着植株微观结构,技术人员正专注地分析着73种元素数据。

“我们的实验室能检测土壤、植株中的重金属与微量元素,还能‘测叶施肥’,为病株精准‘开方’。”参王植保总经理马友德介绍,这支由72人组成的“参博士”团队,已攻克多项行业难题。

在抚松县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鲜人参经过提取、分离,化作人参皂苷单体Re等珍贵成分;生产线末端,安普胶囊、人参滴丸等保健食品整齐排列,即将发往全国。

“我们的发明专利‘利用人参茎叶制备人参皂苷单体’技术,让原本被废弃的茎叶变废为宝。”抚松县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人员侯德志介绍,这条国内先进的深加工生产线,年可生产20余种产品,其中“安普”牌人参叶滴丸、安普胶囊等产品获国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品牌价值位列抚松十大品牌。

数据显示,抚松县人参加工业已形成完整链条,其中67户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45户龙头企业、12户医药规上工业企业集聚,推出22款保健食品,拥有注册商标500余个,涵盖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五大类。“抚松人参”正从“土特产”升级为“高附加值健康品”。

岩层玉露涌金山

作为长白山腹地的“立体宝库”,抚松县47处矿泉水水源星罗棋布,总资源量约6300万吨/年,年允许开采总量约3500万吨,其中11处已开发利用水源年允许开采量约1900万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走进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的泉阳工厂,17条国际先进灌装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晶莹剔透的矿泉水在现代化设备间流淌,最终被封装成瓶装水发往全国市场。2024年,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产量100.9万吨,产值8.08亿元,产品覆盖东北并辐射全国,已成为我国矿泉水行业的标杆企业。

作为吉林省饮用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泉阳泉的崛起是抚松矿泉水产业集群发展的缩影。目前,全县共有矿泉饮品企业1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户。2024年,全县矿泉饮品产量161.83万吨,产值16.05亿元,税收1.23亿元,“中国矿泉城”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一滴水,浓缩着大自然的馈赠;一瓶水,承载着抚松人的匠心。”抚松县水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抚松工厂含气矿泉项目投产、品牌价值持续提升,以及“水源保护+科技研发+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升级,这些源自长白山深处的“岩层玉露”,必将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抚松乃至吉林的“绿色名片”。

文旅融合绽华彩

夏季平均气温22℃的森林氧吧里,负氧离子浓度爆表的清新空气裹挟着粉雪的清凉记忆;冬季长达5个月的“黄金雪道”上,粉雪如絮、林海似涛,亲子度假、户外探险、温泉疗愈等多元场景交织成趣。占地25平方公里的长白山华美胜地旅游度假区,是由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季、全域、全龄一站式生态旅游度假区”,以“自然探索、温泉疗愈、商业休闲、运动活力、精奢住宿、文化艺术、亲子研学”七大场景为核心,构建全季全时的度假生态,成为抚松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长白山华美胜地旅游度假区的崛起,是抚松县文旅产业“一核引领、全域联动”的生动注脚。抚松坐拥人参、冰雪、温泉、红色、森工、矿泉水、满族古村落七大特色文旅资源,如同七色彩虹,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魅力。

沿着松花江流域前行,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松江河三大水系串联起长白山华美胜地旅游度假区、仙人桥温泉度假区等七大景区,让12个乡镇28个村屯因水而兴、因旅而富。在松花江文旅经济带的蓝图里,漫江镇旅游扶贫项目、北茶文化产业园、渤海千年渔村等新建项目正激活乡村新动能;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等续建项目在不断续写辉煌;瑞兴·长白山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松江河温泉高铁新城旅游接待区等谋划项目也在蓄势待发。

“我们以松花江为轴,串联起山水、文化、乡村,打造‘滨水游、冰雪游、文化游、乡村游’组合产品。”抚松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夏季,“松花江第一漂”、矿泉河漂流让游客畅享清凉;冬季,松花江冰面产品、参都里雪世界游乐园的滑雪圈、雪屋篝火点燃冬日激情。《松花江上》系列书籍、“松宝”吉祥物等文化IP的开发,“品山河”系列主题活动、“人参养生膳”研发推广、“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等文化IP的打造,让这条母亲河成为流淌着千年文脉的“诗画长廊”。

中国人参博物馆、万良人参小镇工业园联动发展,带动就业;木栈道上的采挖体验、放山文化活动,让农民通过“参旅结合”增收;锦江木屋村——这座保存着东北惟一满族木屋群的“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通过萨满表演、剪纸等非遗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收入;仙人桥镇的氡泉康养、黄家崴子村的抗联纪念馆、露水河镇的森工文化影视基地,更是将红色、温泉、森工等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民引擎”。

在抚松,每一片森林都诉说着生态的故事,每一眼泉水都流淌着健康的密码,每一座木屋都承载着文化的记忆。抚松县委书记刘怀辉表示,未来将以华美胜地为龙头,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长白山—松花江”一体化发展,让“观天池、戏冰雪、吃人参、泡汤泉、体验民俗文化”成为抚松的亮丽名片,奋力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抚松篇章。

看,人参产业园的智能温室里,5G技术正精准调控参苗生长湿度;听,矿泉水生产基地的流水线上,每分钟800瓶的灌装声奏响产业强音;悟,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的雪道上,跃动的身影诠释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今日抚松,以“参”为媒、“水”为脉、“文”为魂,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记者 王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