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家测血压,数据自动传到医院,医生随时盯着,不舒服还能上门指导,太省心了!”10月29日,湖北省英山县石头咀镇徐套村64岁的汪世梅摩挲着腕上的智能血压计,言语间满是欣慰。作为英山县医共体总医院石头咀镇分院可穿戴智能检测设备赋能慢性病管理试点的受益者,近7个月来,这台小巧的设备通过精准监测血压,及时预警血压波动,助力她的血压始终保持稳定。

4月2日,试点正式启动。石头咀镇分院率先在徐套、田畈、程璋河、窑湾4个村卫生室推广可穿戴智能检测设备,聚焦高血压、糖尿病重点人群,170名患者率先享受到“24小时健康监测+精准干预”的智慧医疗服务,为破解基层慢性病管理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化升级破困局,基层慢性病管理提质增效
“以前全靠患者自己记数据、按时吃药,医生随访效率低,异常情况发现不及时。”石头咀镇分院院长黄向阳坦言,数据碎片化、干预滞后、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曾长期困扰基层慢性病管理。而可穿戴智能检测设备带来的“三化”管理升级,让这些“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动态监测实时化打破人工测量局限。设备通过移动4G网络,24小时不间断采集血压、血糖、心率等核心指标,自动同步至县、镇、村三级慢性病管理系统,彻底告别数据“断档”。系统预设智能阈值,试点以来已触发异常预警63次,所有异常预警均实现100%及时干预。程璋河村35岁的高血压患者黄女士,就曾在夜间被设备监测到血压骤升至185/110mmHg,系统预警后,石头咀镇分院医生联合村医连夜上门调整用药,成功规避了脑卒中风险。
医患互动精准化让沟通更高效。医生通过系统实时查看患者数据与咨询记录,患者端则清晰展示健康目标、医嘱建议,双向互动既直观又便捷,打破了医患沟通的时空壁垒。
健康管理个性化实现从“经验管理”到“数据驱动”的跨越。系统整合患者基础信息、监测数据与病历,生成“一人一档”智能健康画像,配套饮食、用药、运动等个性化建议。电子档案动态更新率达98%,医生调阅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10秒,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数据见证成效,医患共享健康红利
试点近7个月,一组组亮眼数据彰显着智慧管理的显著成效:患者规律服药率从62%跃升至89%,血压、血糖达标率从58%提升至83%,试点期间急性并发症零发生;门诊就诊达105人次,住院治疗46人次,重症患者有序转诊至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72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近30年,虽坚持规律服药,但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借助智能设备的连续监测数据,石头咀镇分院通过县医共体信息平台,与县人民医院院长赵茂林开展视频会诊,快速调整用药方案。针对镇分院缺少调整后药物的情况,县人民医院当天便完成调配,让老人的血压稳步降至正常范围。

石头咀镇分院推行的健康积分奖励机制更激发了患者参与热情,患者参与自测、健康讲座、随访配合等健康行为可累计积分,兑换口罩、血压表、降压药等实用物品,两次积分兑换活动已有超100名患者参与。“现在每天测量血压、按时吃药不仅是为了健康,还能换实用东西,越坚持越有动力。”窑湾村67岁的方桂兰笑着说。
扩容升级再出发,智慧医疗惠及更多群众
石头咀镇总人口24000余人,下辖24个村卫生室,现有高血压患者4000余人、糖尿病人患者800余人,仅170人的试点规模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针对试点中发现的网络管理系统未与公共卫生系统对接、镇村医疗机构职责界限不清晰等问题,石头咀镇分院已制定明确优化计划,将把试点覆盖人群从170人扩展至1000人,引进智能中医AI机器人,进一步拓展多慢性病联合管理场景。同时,探索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将智能终端监测数据上传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为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更全面参考。“我们要让更多慢性病患者享受到智慧医疗的便利,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慢性病管理新模式。”石头咀镇分院院长黄向阳说。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监测”,从“经验管理”到“数据驱动”,可穿戴智能检测设备正为英山县基层慢性病管理注入新动能。这场惠及民生的医疗创新,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准、高效的健康服务,更书写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刘钊海 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