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村播+订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近年来,安徽黄山屯溪区奕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聚焦“破解销售难题、带动农户增收”核心目标,创新“村播引流+订单稳收+人才培育”模式,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超40万元,让文明实践成为串联产销的“金纽带”。

精准破局直击痛点 构建服务闭环

奕棋镇莲子、小香薯等特色农产品长期受困于“散户种植缺规划、销售渠道窄、优质无溢价”三大难题。2018年,“春晓助农”文明实践服务队组建后,以“服务跟着需求走”为原则精准施策:底数清才能靶向帮。110名志愿者(含致富能手、农技人才)分片走访9个行政村,建立“农产品资源库”和“需求清单”,锁定玉米、小香薯等10类重点帮扶产品,实现“帮扶对象清、需求底数明”。链条通方能效率高。针对散户抗风险弱问题,牵头组建5个专业合作社,推行“统一供种、技术、包装”;针对销售渠道窄,培育村播团队、对接采购渠道;针对附加值低,指导申请“江村玉米”“徐村蜜薯”等地理标志,形成“种—产—销”服务链。三是机制活才可持续。每月召开“志愿者+农户+企业”三方座谈会,文明实践志愿者既对接农技专家解决种植难题,又反馈市场需求引导调整结构,实现“既帮卖、又帮种”的长效服务。

屯溪区奕棋镇“自心堂”直播基地(武军 摄)

“村播+订单”打造助农奕棋样板

村播引流,让乡土特色成“流量密码” 。农技人才在朱村荷花塘、徐村小香薯基地等打造“田间直播间”,由农技人才与村干部、农户搭档直播——农户讲种植故事,农技人才演示烹饪,穿插荷塘风光、农事体验等画面,全年开展特色直播30余场,单场最高观看量达2万人次。

创新“网红农技人才+村干部+农户+品牌代表”四方对话模式。村干部作品质背书,农户讲“不打农药”细节,品牌代表解析标准,农技人才实时答售后问题,信任感显著提升。同时植入“荷塘研学”“红薯采摘”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农耕体验文化与社会实践结合,带动农家乐、民宿消费,形成“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联动效应。

订单稳收,市场需求引“种植方向”。以直播数据为依据,推动“盲目种”变“按需产”。致富能手对接社区团购、连锁餐饮,将散户“小产量”整合为合作社“大供应”,与本地企业签订“徐村小香薯”每周500公斤采购协议,从源头避免滞销。指导合作社实现“统一品种、施肥、采收”,设计“朱村荷花”文创包装,让莲子从“按斤卖”变“按盒卖”,溢价达30%。创新“保底价+市场价”双轨协议,市场价低于保底价时按保底价收购,高于保底价则超额分成,既稳农户收益,又降企业风险。

屯溪区奕棋镇朱村“荷你奕棋 乡聚徽州”直播间(武军 摄)

人才培育,让本土力量成“长效动能”。对普通农户开展“手机直播入门”培训,让农户用朋友圈卖货;对潜力农户一对一指导,培育出10余名“本土网红”主播书记和村干部,朱村莲子种植户单场直播销售额超万元。设立“春晓电商文明实践服务站点”,提供设备借用、物流对接等服务。返乡青年小李通过服务站支持,3个月实现干货农产品销售额5万元。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农户协助申报“奕棋新农人”,对带动5户以上增收的志愿者纳入“优秀文明实践志愿者”评选,形成“人人想参与”的氛围。

深化融合提升助农效能

面向未来,奕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将实现直播场景再升级。新增江村稻田、占川杨梅园直播点,打造“书记带你逛田间”系列直播,每周1场“农事日历”主题直播,结合节气讲种植知识。植入“奕棋棋王赛”“荷韵嘉年华”等活动,推出“直播下单赠采摘券”,推动“买特产”与“游乡村”深度绑定。订单链条再延伸。

奕棋镇朱村“荷你奕棋 乡聚徽州”荷主题非遗版画文创(武军 摄)

除此之外,积极对接上海、杭州社区团购,签订5份季度供货协议,推动订单从“本地销”向“区域供”拓展。开发莲子粉、红薯干等深加工产品,设计“春晓助农”联名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人才孵化再强化。共建“春晓乡村电商实训基地”,每年培育20名本土主播能手、20名运营人才。建立“新农人成长档案”,对优秀者申报创业补贴;重点培养“村干部主播”,打造3—5个“个人IP”,以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农户参与。

现如今,奕棋镇正持续以文明实践为纽带,让村播更有乡土味、订单更贴市场需、人才更有成长力,真正用“实践行”点亮乡村振兴“致富路”。(记者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