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金融数字化浪潮中,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如何既能搭上科技快车,又能守住那份弥足珍贵的乡土温情?邵阳农商银行汇通模拟支行用一场深入社区的“暖心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以“第三代社保卡更新”为契机,将金融服务窗口前移至百姓家门口,不仅高效便捷地完成了业务办理,更将手机银行普及、反电信诈骗知识宣传融为一体,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社区金融防护网。
主动作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老年群体,对第三代社保卡更新政策了解不够、对流程操作不熟、办理人行动不便等问题,为更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汇通模拟支行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没有坐等客户上门,而是选择了主动走出去。由支行负责人带领员工,积极与周边多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网点-社区”信息共享、活动共办的合作模式。通过社区的公告栏、居民微信群等渠道,将社保卡更新的政策、必要性和办理流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广泛告知居民。
“新卡更安全、功能更全,以后领养老金、缴医保都更方便。” 汇通模拟支行大堂经理介绍,“我们不只是发一个通知,更重要的是告诉大家‘为什么’和‘怎么办’,而且我们在支行开辟绿色通道,专人专岗为大家办理,尽量减少等待时间。”
精准的前期宣传,消除了居民们的疑虑,激发了大家主动办理的积极性,前来网点咨询和办理业务的居民络绎不绝。
智慧赋能,开启便捷金融新生活
在网点柜台,工作人员高效为居民办理社保卡更新的同时,并没有将服务止步于此。他们发现,许多中老年客户虽然使用的是智能手机,但对移动支付、线上查询等基础功能仍感到陌生和不确定。
“阿姨,您的社保卡办好了。您看,现在用手机扫这个二维码,下载手机银行,以后您坐在家里就能查社保余额、缴水电费,再也不用大老远跑网点了。”在银行的营业大厅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客户在业务办理后的短暂停留时间,化身“金融辅导员”,“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学。从如何下载APP、注册登录,到如何查询账户明细、进行小额转账,他们不厌其烦,耐心讲解。
“以前总觉得手机银行不安全,怕按错了钱就没了。今天经过你们这么一教,我心里有底了!以后给孩子转学费,自己查补贴,可就太方便了!”刚刚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成首笔线上查询业务的客户说。支行通过这种“业务办理+场景教学”的模式,成功地让数字金融的甘霖润泽了更多乡土,帮助乡亲们跨越了“数字鸿沟”,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
筑牢防线,守护百姓“钱袋子”
在金融服务不断下沉的同时,汇通模拟支行深知,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是职责,守护客户的资金安全更是使命。
借此社保卡更新、人流集中的契机,支行将营业大厅打造成了一个生动的“反电诈宣传课堂”。大厅的电视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反诈宣传片,等候区的座椅上摆放着图文并茂的宣传折页。支行还组织了小型专题讲座,由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结合近期高发的“养老金账户诈骗”、“冒充公检法”、“刷单返利”等典型案例,用方言向等待办理业务的居民们剖析诈骗手法,讲解防范要点。
此外,工作人员在指导客户使用手机银行时,会反复叮嘱切勿泄露验证码、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连接公共WiFi进行金融操作等安全准则。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嵌入式宣传,让反诈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为社区居民,特别是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思想防线。
人文关怀,彰显本土银行的温度
一张小小的社保卡更新,背后连接的是宏大的民生叙事;一次简单的业务办理,折射出的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初心。邵阳农村商业银行汇通模拟支行的这场社区联动服务,绝非一时之举,而是其深耕本土、服务“三农”、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
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化解距离,用专业赋能生活,用责任守护安宁。在这里,银行不再仅仅是办理业务的冰冷场所,而是成为了一个传递温情、普及知识、连接情感的社区驿站。汇通支行以其扎实而富有温度的行动,生动诠释了“百姓银行”的深刻内涵,在邵阳的乡土大地上,书写了一份金融服务与民生福祉交融共进的精彩答卷。(通讯员 陈霁 文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