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亚飞出席发布会并作主旨发布。

李亚飞表示,哈尔滨市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重大使命责任,落实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部署,加快打造“七大都市”,实现发展质效持续性向好、空间格局战略性拓展、治理效能系统性增强、知名度美誉度历史性跃升,“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高质量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向新提质。哈尔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6000亿元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增长21%。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等重大科技设施建成投用,新增(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5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7项,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9%,比2020年提高0.4个百分点。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加速构建,累计就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超1000项。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航空集群、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电气配套产业集群(香坊)等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万卡智算、同创普润、恩维疫苗等重大项目投产运营,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新赛道加速布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数量分别是2020年的2.5倍、8.5倍、4倍,哈尔滨市位列“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35位,比2020年上升8位。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粮食综合产能稳定在300亿斤,肉蛋奶产量保持在110万吨以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达12个,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稳居全国32个重点城市前列,经营主体数量超120万户,比2020年增加31.22万户。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市属企业集团由14户重组整合为10户,国资委出资企业实现利润较2020年增长5倍。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俄博览会、哈洽会等重大展会成功举办,自贸试验片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全市进出口总值“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7.2%,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对俄进出口总值较2020年翻两番。深哈合作成为国家对口合作样板,累计带土移植、离土移植深圳政策129项,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入选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特色文旅活力迸发。成功举办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筹办时间之短、参赛规模之大、不新建场馆均创造亚冬会历史,成为中国首个“双亚冬之城”。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总部基地建成投用,国家冰雪运动学院获批建设,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名单。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人气攀升,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冰雪大世界荣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024年太平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达2379.8万人次,继续保持东北第一,全市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旅游总花费231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2%、36.7%,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荣膺全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榜首,2024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超1600亿元,占全省、全国比重分别达60.7%、16.5%。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松花江水源地上移、太平国际机场东二跑道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地铁3号线全线通车,“十字+环线”轨道交通成网运行。入选国家城市更新行动试点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惠及居民100万户以上,更新改造各类地下管网7600公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空气优良天数由2020年303天增加到2024年的311天,松花江干流水质持续保持“优”等级。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4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增速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1.1个百分点、2.6个百分点。呼吸、儿童、中医肿瘤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本科大学。城乡低保标准“二十一连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上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记者 刘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