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大流量” 引来消费“高留量”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一根鱼竿钓动全球高手,一湖清水吸引世界目光。

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现场(高林阳 摄)

尽管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已圆满落幕,但“世界钓鱼城”这张国际名片却在持续发出夺目光芒。通过十多年持之以恒的品牌铸造,四川省南部县凭借升钟湖片区的优质山水资源,不仅聚拢了赛事人气,更将其演化为消费的“高留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劲动力,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渔家乐老板杜学强:旅游旺季月入5万元

在今年国庆假期,升钟湖畔“二哥渔家乐”的负责人杜学强度过了一段累并快乐着的忙碌时光。“每天要接待近百名游客用餐,20多间客房也天天爆满,实在忙得脚不沾地。”尽管连续多天高强度工作,他却难掩喜悦:“看到这么多游客喜欢升钟湖,再累也值得。”

杜学强的渔家乐坐落于南部县升水镇临江坪村,这里依山傍水,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选择。2024年,年过五旬、在外打拼多年的杜学强,敏锐地察觉到家乡旅游发展的潜力,决定返乡创业。他投资修建了一栋具有川北民居特色的三层小楼,打造了集餐饮与住宿于一体的“二哥渔家乐”。

“现在升钟湖的旅游越来越旺,回乡创业应该是个好出路。”杜学强说,在家门口经营渔家乐,不仅时间更自由,更重要的是能亲身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

其实,开办渔家乐对杜学强来说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重操旧业”。三十多年前,他曾学过厨师、开过火锅店,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我们推出了不少升钟湖特色菜,比如卧龙鲊、麻辣鱼、椒麻鱼排等,光是鱼就有二十多种做法。”杜学强介绍,既然是渔家乐,还要突出本地特色:“游客来吃的都是地道土货,蔬菜是自家院子种的,鸡鸭也都是周边农户散养的。”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于9月26日在升钟湖风景区开幕。碧波荡漾的湖边,汇聚了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名垂钓高手,以及超过7000名观众。“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火,今年大赛开始前两个月,房间就已经全部订满。”杜学强告诉记者,进入9月旅游旺季后,渔家乐的月收入能达到5万元,即便在淡季,每月也有近万元收入。

“接下来,我们计划推出更多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能欣赏湖景、品尝湖鲜,还能深入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杜学强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个曾经外出闯荡的汉子,如今在家乡的绿水青山间,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事业的新天地。

近年来,南部县持续加强升钟湖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新修的900多公里硬化乡村道路宛如蜿蜒的银丝带,串起了湖边的数十个小山村,让客群好进来,让农产品能走出去,源源不断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

民宿主理人杜津铭:好山好水好服务留客

初秋的晨光穿过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南部县升钟湖畔的升水镇碑垭庙村。一栋栋川东北风情民居在微光中渐次显现,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

10月9日早上,国庆长假已然落幕,“90后”民宿主理人杜津铭的手机却依旧响个不停。“你看,假期虽然结束了,但订单并没有‘退潮’。”他滑动屏幕上接连弹出的预订通知,语气中交织着欣喜与忙碌。

在南部县升钟湖畔,一场由国际钓鱼赛事引发的经济转型,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的发展轨迹与人口流向。“开创赛事前,当地没什么产业,成年人不是上船打鱼就是出门打工,我们这里的孩子,小时候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杜津铭的回忆,道出了这片山区曾经的发展困境。

自2009年第一届钓鱼大赛举办以来,这个以鱼为媒的赛事,便用一根鱼竿持续“撬动”起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循环”。它不仅靠赛事品牌效应引来各地客群,更凭借好山好水好服务留住客群。“钓鱼大赛的持续举办,为升钟湖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也给我们年轻一代带来了创业的机遇。”杜津铭说。

2023年,杜津铭放弃了成都的事业,带着新理念、新技能回到家乡,将自家的传统农家小院改造成了拥有10多间房屋的精品民宿。2024年元旦,他的“听湖民宿”正式投入运营,凭借周到的服务和星级标准的设施配置,迅速成为当地民宿的新亮点。

开业以来,“听湖民宿”始终保持稳定客源,在赛事与节假日期间日均营收可达5000元。“自9月20日起,民宿持续处于满房状态,许多游客来电咨询都只能婉拒。”杜津铭向记者介绍,民宿定价区间为100至300元,以亲民价格匹配星级住宿体验,同时通过结合餐饮、垂钓等服务,为游客提供多样化旅居选择。

赛事激起的是一湖浪潮,旅游唤醒的却是整片山乡的发展春雷。借助钓鱼赛事影响,升钟湖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区已发展起渔家乐、民宿超过300家,基本形成以当地渔民、农户为主要从业者的旅游产业体系。

升钟湖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精准的发展策略,依托赛事活动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旅+体育”发展之路。“我们要让更多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站在湖畔远眺,杜津铭目光坚定,这位年轻创业者的眼中,映照出的不仅是湖光山色,更是一个山乡的美好未来。

船老板彭泽云:带动17户农户经营游船

10月5日,在南部县升水镇,63岁的彭泽云站在升钟湖岸边,望着湖面上往来穿梭的游船,感慨道:“过去靠水吃水却守着穷山,如今一根鱼竿钓来了世界的目光。”这位曾经的渡船经营者,如今已成为游船的公司负责人,年收入突破20万元。他的转变,正是升钟湖从贫困山区蜕变为“垂钓天堂”的生动写照。

十多年前,升钟湖片区还处于“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发展困境。当地村民大多以传统农耕为生,彭泽云依靠摆渡维持生计,收入仅能糊口。他回忆说:“那时候空有优质的山水资源,却找不到致富的门路。”

转机出现在当地政府对升钟湖旅游资源的系统性开发。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和气候条件,南部县将升钟湖定位为“中国升钟湖·世界钓鱼城”,通过连续举办十多届国际钓鱼赛事,成功将升钟湖推向了世界舞台。

“2009年首届升钟湖钓鱼大赛举办时,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钓手齐聚于此,我意识到发展机遇来了。”彭泽云说。在第二届升钟湖钓鱼赛事举办前,他果断购置了观光游船,开始接待赛事游客。随着赛事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他的游船规模从1条发展到4条,同时还带动升水镇17户农户共同参与游船运营,游船数量达到26条。

这种“赛事+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更重塑了区域经济结构。南部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以赛促旅、以旅带产”的发展思路,升钟湖已形成集赛事举办、休闲旅游、康养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川东北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得益于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带来的持续引流效应,今年国庆假期,升钟湖景区迎来了新一轮消费热潮。数以万计的游客涌入升钟湖,不仅拉动了餐饮、住宿等基础消费,更催生了特色游览项目的业务增量。

彭泽云切身感受到了这股“流量”带来的经济脉动。“今年国庆期间,游船的经营情况符合预期。”他表示,4条游船在8天假期内总收入超过2万元,市场需求旺盛。从国际大赛的“大流量”到消费的“高留量”,升钟湖正成功地将赛事影响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记者 戚原 通讯员 杨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