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强化部门协作和政策协同,持续加大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走深走实,谱写出青海高质量发展金融新篇章。
科技金融精准发力
省政府印发《青海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后,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科技、发改、工信、民政等部门先后出台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专项工作措施,制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体育产业、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机制健全、分工明确、任务明晰的“1+5+N”金融“五篇大文章”制度体系和议事协调机制。推动构建“试点引领、梯次推进、辐射全省、全面提升”的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模式。
联合省科技厅建立科技金融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梳理推送284家重点企业名单并开展全覆盖融资对接。召开青海省科技金融推进会暨政金企融资对接会,现场融资金额达25亿元。推动金融机构聚焦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扩大“夏都科创贷”“创新研发贷”“知识产权质押贷”规模,着力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科技金融生态链,保障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需求。截至9月末,向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条件的23家科技创新企业和34个技术改造企业项目投放贷款余额36.5亿元;对清单内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557.9万元,推动2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6亿元。
绿色金融提质增效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绿色算力等产业,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宣传解读,推动金融机构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拓展碳账户金融应用场景,扩大可持续挂钩贷款规模。
全省首笔生态价值贷款成功发放300万元。1月至9月,全省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71.9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119.8亿元,带动碳减排量451.3万吨。建立绿色金融考核评估机制,逐步探索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和碳核算工作,着力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2245.5亿元,较年初增加213.8亿元。
普惠金融增量扩面
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深化农牧区金融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加大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金融支持,做好乡村“土特产”金融服务。
深化西宁市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借助“青信融”平台、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截至9月末,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429亿元,同比增长4.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29.7亿元,同比增长10.5%;15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477.8亿元,同比增长15.1%。
养老金融成效初现
联合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商务厅等部门印发《青海省金融支持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青海省金融支持提振消费的若干措施》,组织召开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宣讲会,对103家养老服务机构、276家餐饮住宿企业和101家旅游企业开展融资走访。
5月9日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政策发布以来,全省累计发放符合再贷款条件的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贷款15.7亿元,向10户养老产业贷款主体发放贷款1.1亿元,金融支持银发经济迈出了坚实步伐。
数字金融赋能转型
联合省委金融办等部门出台《青海省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指导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大对算力基础设施、数据标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领域的信贷投放,落地全省首笔绿色算力固定资产贷款6000万元。
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农牧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依托“青信融”平台打造金融“五篇大文章”专版,推进城西区甘霖融创中心探索构建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一网通办”模式。(记者 申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