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游集镇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员志愿服务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创新实施“强心、精心、暖心、贴心、尽心”五“心”工作法,推动志愿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以志愿服务实效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镇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7支,开展服务活动86场次,惠及群众3200余人次,群众对基层服务的满意度提升至90%,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强心”筑基,压实责任链条,让志愿服务“有方向”
镇党委将党员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基层党建、提升民生服务质效的重要抓手,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明确职责分工,构建“党委牵头、支部落实、党员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格局。制定《游集镇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细化阶段目标、序时进度和保障机制,确保项目有序推进。2025年以来,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4次,研究解决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服务优化等关键问题,推动志愿服务从“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的责任链条。
“精心”服务,精准对接需求,让志愿服务“有温度”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动态优化志愿服务内容,打造“民生关怀、人居环境、应急响应”三大服务板块。实现“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送什么”。民生关怀方面,组织20余名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200余人,每月开展入户走访、健康义诊等服务;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发动志愿者参与村庄清洁行动100余次,清理垃圾死角156处,整治坑塘12个,村庄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应急响应方面,组建20人的应急志愿服务队,在汛期、秸秆禁烧等关键时期开展巡查值守200余次,处置隐患险情20余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设立24小时服务投诉热线,实时响应群众诉求,确保服务不打烊、关怀不断线。
“暖心”保障,夯实运行基础,让志愿服务“有底气”
建立多元经费保障机制,从镇党建经费中列支专项预算,吸纳辖区3家企业捐赠物资、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形成“政府补、企业捐、上级扶”的多元经费支撑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以党员为主体,吸纳青年志愿者、专业社工等力量,组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17支,开展岗前培训3期,培训志愿者200余人次,重点提升沟通协调、应急处置等服务技能。推行“服务换积分”模式,志愿者累计服务满50小时可兑换生活用品,目前已有50余名志愿者通过积分兑换物资,有效激发参与热情。
“贴心”推进,构建长效机制,让志愿服务“有常态”
按照“阶段推进、分步实施”原则,稳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2025年1—3月,完成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和制度建立,启动首批10场志愿服务活动;4—8月,开展中期评估,优化服务内容,新增“政策宣讲”“农技指导”等服务项目,服务覆盖面扩大至全镇16个村;9月起,实现志愿服务每周常态化开展,形成“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模式。截至目前,全镇志愿服务覆盖率达100%,形成可复制的“游集经验”。
“尽心”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让志愿服务“有活力”
结合“七一”“国庆”“中秋”等重要节日,利用“传化讲堂”、村广播、宣传栏等平台,宣传志愿服务典型事迹10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会3场,推广3个村的先进做法;举办“红色先锋”表彰活动,为10名年度服务满50小时的党员进行优秀表彰,在全镇营造“人人愿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灵璧县游集镇将持续深化五“心”工作法,聚焦志愿服务精准化、专业化、长效化,进一步优化激励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专业水平,全力打造具有游集特色的党员志愿服务品牌,以志愿服务实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吴昊 通讯员 庄辉 陈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