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兴城强根基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5年是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实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起始年,也是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的一年。产业作为城镇繁荣的“发动机”和“造血机”,产业经济也必然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引擎”与“坚实根基”,那么,嵩明县是怎样为新型城镇化“筑魂强基”,确保城镇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活力呢?答案就是以产兴城!

今年以来,嵩明县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云南鑫凯特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投产仅3个月,已正式成为嵩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新成员。截至目前,21户“小升规”企业,9户“新建投产”企业相继入规纳统。

年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企业的中坚力量。嵩明县科工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嵩明县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5户,总量突破177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排名全省县域经济体首位,截至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4.4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总产值展现出较强的活力与韧劲。

培育“十百千” 强劲“发展动能”

嵩明县紧紧围绕“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目标,启动工业企业“十百千”三年培育行动,未来三年,力争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规上工业企业达200家,稳定工业企业经营主体1000户以上。同时出台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助力实体经济三年跨越发展十条措施、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从降本增效到营商环境,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开拓……全方位为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增效。目标明确、计划周密、行动有力的“组合拳”,牢牢把握住稳增长促发展的脉动,让工业经济量质并增。

昆明市嵩明杰家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今年8月顺利入规,预计全年可获批省市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奖补资金近百万元,截至今年8月,嵩明县兑付各类产业扶持资金1454万元。

梯度“升规培育库” 激活“成长基因”

紧扣“工业提质”主线,嵩明县积极探索“挖存扩增、抢抓机遇、做优服务”路径,健全完善梯度“升规培育库”,进一步加大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壮大的力度。

全县各职能部门协同镇(街道)、园区围绕企业需求清单,开展“地毯式”走访调研,全面摸清规下工业企业现状,并进行动态监测,深挖升规潜力。畅通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共享渠道,相互配合,及时掌握部门数据动态,梳理排查达标企业。成立入规工作专班,实行“班子成员包保到企、全员下沉摸排”机制,建立“一企一档”培育台账,对拟升规企业按月度产值、用电量等关键指标,分类制定“临规企业抓入库、近规企业抓培育、负增长企业抓纾困”攻坚方案。2025年申报的21户“小升规”企业全部达标入规。

“以前是我们追着政策跑,现在是政策主动找上门。” 昆明军海光伏制造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许多企业的心声。通过“一企一策”和“一户一图”精准培育方式,嵩明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通企业发展堵点,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搭建“政府+银行+商会+企业”四方联动融资服务平台,一对一帮扶、点对点代办,全力解决用工、融资、产业链配套等难题。

提升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同时,嵩明县数质并重,致力培育更多一流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打造“精选种、细育苗、重培优”体系。今年以来。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企业2户,积极动员9户企业申报第二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1户成功创建为“小灯塔”示范企业,康师傅(昆明)方便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嵩明珍茗食品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列入昆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多产联动释放“发展效能”

工业强县,三产联动,华发现代农业(云南)示范园项目落地嵩明,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标志着嵩明农业转型升级迎来新机遇;云南省首个药食同源创新中心揭牌,将破解药食同源资源“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标准体系缺、公共平台弱”的瓶颈;昆明国资冷链物流、西南智慧冷链物流港项目正加快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滇中地区重要的冷链物流枢纽,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为生鲜供应链按下“加速键”……

“嵩花、嵩菜”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扬,今年上半年,嵩明蔬菜产量达30.8万吨,一筐筐新鲜蔬菜从田间地头运往全国各地;鲜切花产量突破5.14亿枝,一束束娇艳的鲜花发往全球;“蒲长文”蜜薯香甜软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傲丽”永生花色彩艳丽,远销国内外;杨林“黄金蜜香桃”果香浓郁,成为夏日里的“网红”水果;“花窝村”雪莲果清甜多汁,赢得消费者青睐,多个农业品牌持续火爆。

截至目前,嵩明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户,11个企业产品品牌成功入选全省“绿色云品”。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速、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均位列全市之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产业韧性,提升产业竞争力,多产联动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强劲经济根基,为嵩明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记者 郑义 通讯员 苏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