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薯”光照亮致富路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11月3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君王村的700亩红薯田里一片繁忙景象:红薯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轰鸣声响彻田野,一个个色泽红润、体态饱满的红薯应声破土;村民们紧随其后,熟练地剥去泥土、精细分拣、有序装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勾勒出一幅“薯”香满田、人人增收的和谐画卷。

观音堂镇君王村村民在红薯地作业(高彦新 摄)

“我今年种了70亩‘烟薯25’,亩产约5000斤!这个品种软糯香甜,市场认可度高,一亩地能收入4000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种植户马金章一边分拣红薯,一边笑着介绍。

近年来,君王村锚定特色产业增收方向,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产业之路。村里通过统一育苗、标准化种植,从源头把控品质,精心筛选 “烟薯25”“哈蜜”“玛莎莉”“红瑶” 等优质品种,推广地膜覆盖保墒增温技术,采用单垄单行平栽浅栽模式,让红薯充分吸收土壤养分与水分。全流程科学管控不仅让红薯产量大幅提升,更培育出口感香甜、品质上乘的“拳头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陕州区观音堂镇君王村红薯迎丰收(高彦新 摄)

“我们君王村种植红薯700亩,以前我们村主要种植烟薯25、哈蜜两个品种今年又新引进玛莎莉、红瑶等品种,品质和产量都不错,销路也不愁,可以带动100实现就近就业”君王村支部委员马海峡介绍。如今,这颗小小的红薯,已成为村民口中名副其实的“致富金疙瘩”。

收获满满(霍东东 摄)

下一步,观音堂镇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深耕现代农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立足地域优势做强特色产业,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域”,持续探索一条具有观音堂特色的“甜蜜”致富路,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