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技能则就业无底气,技能不升则发展无后劲。”“十四五”期间,山东肥城深刻洞悉技能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攻坚行动”,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构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技能动能”。
培训资源的整合集聚,是提升培育效能的关键所在。肥城以泰山技师学院为核心载体,整合社会定点培训机构、企业实训基地等资源,组建“1+N”技能培训联盟。依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针对重点群体开展“定向式”培训,紧盯产业升级开展“迭代式”培训。“我们与石横特钢(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开展焊工培训,严格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制定课程,学员考核合格后直接上岗。”泰山技师学院副院长王玉彬介绍,这种“校企共育”模式,“十四五”期间已为企业培育1700余名技能人才。
围绕“十四五”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肥城聚焦重点产业链集群发展及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开展项目制培训。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开设精密仪器操作、工业机器人运维等高端课程,培育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训后就业转化率达到85%以上。“十四五”以来,肥城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8万人次,培育技能人才5.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较“十三五”末提升8个百分点。
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让人才价值得以充分彰显。肥城指导58家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企业和2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优化调整职业(工种)设置,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往日技能等级评定全凭上级安排,如今企业自主评价,标准更贴合生产实际,员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管国亮表示,通过自主评价,企业已有800余名员工成功晋升技能等级,薪酬待遇同步提升,“技能越高、收入越高”的导向愈发鲜明。
职业技能竞赛,成为人才脱颖而出的“竞技场”。“十四五”期间,肥城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涵盖焊工、电工、育婴师等20余个工种,为优秀技能人才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参与大赛不仅精进了技能,还顺利拿下高级工资格证书,月薪直接上涨500元。”在2024年肥城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李伟,道出了竞赛的独特价值。此外,肥城为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鼓励企业员工、职业院校学生踊跃参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浓厚氛围日益浓厚。
人才成长计划,为各层次人才铺设“进阶之路”。肥城为引进的毕业生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路径,推行“导师带徒”培育制度:“公司指派技术总监担任我的导师,从项目研发到工艺改进悉心指导,不到一年我便能独立负责项目。”毕业生李正明的成长轨迹,正是“导师带徒”制度成效的生动诠释。针对技能人才,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工程,“十四五”期间已建成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培育技能骨干300余人,为产业升级锻造了一批“技术尖兵”。(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