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洱海泛着粼粼波光,一艘艘游船划破水面,载着游客驶向一座形似织梭的岛屿——金梭岛。这座洱海最大、唯一世代有人居住的岛屿,保留着完整的白族民风,犹如一座“活着的白族文化博物馆”。

千年古岛承载白族记忆。踏入金梭岛,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明代诗人李元阳笔下“天生翼石似金梭,欲织银苍水上波”的意境,在岛民的讲述中愈发鲜活。这座古称“舍利水城”、白语名为“串诺”(意为移动城堡)的岛屿,不仅承载着南诏王避暑行宫的往事,更因“织女抛梭”的传说被赋予浪漫色彩。

三大节庆演绎千年传承。农历正月二十二,岛民们巡游的队伍蜿蜒前行,锣鼓声惊起洱海白鹭。有游客举着手机跟拍时,便被热情的村民拉进队伍:“来撒把米,讨个好彩头!”这种沉浸式体验在金梭岛三大节庆中屡见不鲜。六月火把节上,游客与村民互撒松香粉,火焰在夜空中交织成祝福的网;八月本主节期间,三星太子庙前的“上刀梯”表演让观众屏息凝神,而“咬火烧红犁头”的绝技更引得阵阵喝彩。
地下龙宫诉说地质传奇。乘船穿过碧波,一座天然水下溶洞豁然眼前。1300米长的“龙宫”内,石柱如利剑直指苍穹,石幔似流云垂落天际。在水下剧场,身着白族服饰的演员们用《阿鹏捕鱼》《金花织网》等剧目,演绎着“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渔家生活。钟乳石与歌舞的组合,让地质奇观有了温度。

月映洱海绘就诗意画卷。当暮色染红苍山,金梭岛便化身赏月胜地。明月东升时,月光在洱海水面铺就银毯,生态调控期的渔灯如繁星坠落,与天际星光遥相呼应。很多游客来拍“苍山雪”,也有客人专门来拍“洱海月”,还有摄影师连续几年中秋都来守候。
从云南大理海东镇码头乘船5分钟即可登岛。如果预留了全天时间,可以上午漫步青石板路,在本主庙感受信仰力量;中午在农家乐品尝酸辣鱼配海菜芋头汤;下午探秘龙宫溶洞;傍晚选一家临水民宿,静候“洱海月”升起。岛上民宿价格亲民,推开窗就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景致。

这座将自然造化与人文积淀完美融合的岛屿,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正如岛上白族老人所言:“金梭岛的梭,织过千年岁月,如今要织就更美的未来。”(记者 郑义 通讯员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