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流金 | “十四五”回眸·县域新风采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深秋的黑龙江省依安县,黑土地流金淌银。110公分的大垄上,玉米秆壮穗大,高端智能农机轰鸣而过,精准收割着丰收的喜悦。与此同时,县里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内,依安产的甜菜、玉米正变身高端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这幅“丰收图”的背后,是依安县在“十四五”期间,以改革思维破解农业“小散弱”难题最好的答卷。

聚沙成塔强根基

作为“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中国五色土(北方紫砂)之乡”,依安与传统农业县一样,曾面临土地零碎、技术落后、农民增收乏力等共性挑战。

“破题的关键,在于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依安县委常委、副县长曲喜民介绍,依安将党建引领作为“第一抓手”,成立由县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动,党员干部带头入股、入户算账,打消农户顾虑。

“以前种地是‘单打独斗’,地块零散难管理。”依安县富硒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国宝石回忆道,“现在老百姓以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土地连片种、技术统一用,心里踏实多了!”

破解传统农业“小散弱”的难题,关键在于培育有活力、有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抱团取暖”。依安县坚持“自愿参与、自主经营、政府服务”原则,引导农户以自有承包地、村集体以集体耕地入股组建农民合作社,由党员干部带头入股、逐户宣传,讲清新模式、算好对比账、解答疑难点。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67万户农户参与其中,发展农民合作社212个,整合土地近150万亩,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合作社并非简单的“归大堆”,依安县的核心创新在于推行“五统一”运营模式:统一平台赋能、统一农业生产、统一资金监管、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收益分配,这一模式有效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为了提升合作社的运营质量,依安县还专门成立“新农人学院”,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联合20余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组建产业技术服务团,对村两委、合作社理事长、网格员等群体,开展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实用课程培训,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全链保障促发展

深秋的依安,金色的玉米穗压弯了秸秆,饱满的大豆荚在阳光下泛着光。在新兴镇治家村的玉米地里,智能收割机正沿着大垄穿梭,割台吞下玉米秸秆,转眼就吐出金黄的籽粒,装满籽粒的运输车紧随其后。

“以前秋收最愁的就是找收割机,要么找不到合适的,要么价格太高。”依安县益满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海波站在田埂上,看着收割机高效作业,忍不住感慨,“现在不一样了,农户以地入股加入了合作社,由为农服务中心根据代耕能力统筹分配任务,实现就地就近作业,相当省心,而且按亩收费,比市场价低20元!”

“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关键,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依安县搭建为农服务中心(站)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吸纳9家优质农资厂商、79家农机服务组织、11家金融保险机构入驻,开设订单、农机、监管等7个服务窗口,提供农资选购、托管代耕、金融贷款、遥感巡田等全流程标准化服务。

拓宽增值新路径

2024年,依安县组织合作社与企业签订甜菜种植订单,发展订单种植11万亩。“合作社按标准种植,我们按保底价收购,还派技术员全程指导。2024年收购甜菜40万吨,企业产值达2.6亿元,比2023年翻了一番!今年县里种的面积又增加了,我们企业的原料也更有保障了。”依安东方瑞雪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启源笑着说,“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农户实现了增收,我们也有了稳定原料,实现了双赢。”

依安县推行玉米、大豆、甜菜、马铃薯等科学轮作,打造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动合作社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紧密合作,构建了农民、合作社、企业之间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打破产业分立格局,让农民享受到产业链增值带来的收益,实现了农业与加工业的双向共赢。同时,依安县依托鲜食玉米、甜菜等特色种植,推行“鲜食玉米+肉牛”“甜菜+肉牛”等农牧耦合发展模式,利用鲜食玉米秸秆、甜菜缨等副产品制作饲料,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在黑龙江国牛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场,饲养员刘春雷正给肉牛添喂饲料:“这饲料里掺了鲜食玉米秸秆和甜菜缨,比买的青贮饲料便宜,牛还爱吃,每头牛每年能省1200元的饲料钱。”

而在公司的粪污处理车间,肉牛粪污正被加工成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回施到合作社的田里,能改善土壤肥力,种出来的玉米、大豆品质更好。”黑龙江国牛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忠星介绍,通过构建“种植+肉牛饲养+有机肥生产”等机制,既保护了环境,又提升了产业效益。

此外,依安县进一步打破传统粮食贸易“农户被动定价、流通渠道单一”的困境,以“服务端赋能”为核心,主动牵线搭桥,与大型贸易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采取“点价交易+烘干仓储”等方式,合作社与农户可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进行销售。

回首“十四五”,依安县以“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破题起势,走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展望“十五五”,依安将继续深化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服务链,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本报记者 刘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