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县委书记谈 |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紧扣“工业立区、物流兴区”发展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枢纽赋能、产业聚势与环境优化,聚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以区域经济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三力”提升为核心,筑牢枢纽发展根基

持续提升枢纽承载力。柳南区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柳州铁路港建设,结合铁路港现有设施布局,联动传化公路港等大型物流园区,加快钢材贸易区等功能区投入运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功能,支持出口型加工产业基地和区域分拨仓储物流中心在港内布局建设,进一步提升枢纽能级。

持续提升枢纽联通力。柳南区坚持“工业+物流”双轮驱动,全力构建以柳州铁路港为核心的“公铁水”多式联运平台,推进柳州铁路港与北部湾港、广州港、深圳港等港口紧密连接,积极建设内陆飞地港,实现陆港、海港、沿边口岸一体联动,加快打造面向东盟、连接粤港澳、联通西南中南地区的优势产业内外贸集散中心,最大限度地降低循环阻力,推动内陆制造业腹地与全球市场高效串联。

持续提升枢纽吸引力。柳南区深化以口岸功能拓展为核心的监管模式优化,联合海关部门探索实施铁路场站一站式通关模式,实行报关通关全流程“一港通办”,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深入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探索推行“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结算”的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加大经柳州铁路港上下行货源组织力度,切实提高货物流通成本和效率。

以“转移+融合”为抓手,产业发展提质升级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提质升级。柳南区积极嵌入发达地区产业生态,借力推动本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提质升级。精准对接当地龙头企业的设备采购需求,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等发达地区的高端制造企业深度连接,将场景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动能,改造提升本地汽车、机械等传统产业,共建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为全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提供更多“柳南配套”。

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柳南区立足重点支柱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发展方向和增长需求完善招商图谱,搭建“链主”企业招商联动专班,大力开展以链引商、以投带引、资本招商、基金招商,精准吸引发达地区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智慧物流装备、冷链物流等优质项目融入现有产业体系,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生产要素在本地集聚、融合、转化和循环,加快形成“产业+区域”协同开放格局。

深化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柳南区强化向海思维,聚焦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工程机械等关键产业链,深度参与面向东盟、RCEP成员国的外向型产业体系构建,加快培育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支持更多本地企业开展出口资质认证,积极拓展东盟国家海外业务和售后服务,大力吸引东盟相关产业资源回流柳南进行深加工,全力打造东盟(柳州)汽配产业生产加工贸易基地,抢滩海外市场。

以“内外联动”为新动能,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

加快“走出去”融入全球供应链。柳南区高效开展广西自贸试验区柳州联动创新区柳南片区建设,围绕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互认、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合作、国际金融、数据流动等方面探索便利化创新改革,稳步扩大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柳南园区)建设,建立柳州跨境电商优势产品库,大力引进跨境电商公共平台,推动形成外贸新增长点。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柳南区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枢纽建设和运营,着力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深化全国质量强区培育建设创新试点建设,聚焦工程机械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跨境物流链、东盟合作链,探索“制造+服务+开放”全链条质量提升路径,鼓励引导企业争创国家和行业企业标准领跑者,持续提升“柳产”品牌国内影响力。

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对接统一。柳南区对标全国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严格落实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制度,严肃查处乱作为、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等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和要素获取,强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委书记 肖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