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充电宝”让绿电“随存随取”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用电低谷时,把电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再把电释放出来,中广核新能源俊昌风电场运用先进的储能技术和数智化管理手段,有效参与电网调峰、调频等多项服务,实现储能电站高效、智能、安全运营,为能源消纳、降低电网负荷压力、助力能源保供平衡提供有力保障。

走进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俊昌村的中广核新能源俊昌风电场,一台台风机高耸伫立、一条条电网纵横交错。风能在这里“变身”为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家电网。

“俊昌风电场是中广核(内蒙古)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通辽市开鲁县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60万千瓦风电项目,同时配套建设11.5万千瓦/3小时储能系统,总投资约43.4亿元,预测年均上网3300小时,年发电量约20亿千瓦时,可满足开鲁县全域80%的用电负荷,年纳税约3000万元。”中广核新能源俊昌风电场场长张博介绍,与同容量燃煤发电机组相比,此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6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6万吨。

张博(右二)与一线技术人员在35KV高压室对核心设备巡检系统稳定性进行观察评估(秦英 摄)

此项目集技术研发创新、能源供应保障、优化电网调峰能力、降低用电成本等优势于一身,于2023年4月全容量投产,是开鲁县首个一次建成投运并网的集中式、智能化新能源储能电站,也是目前蒙东电网装机规模最大的风储联合系统

虽然名为电站,但俊昌储能电站并不生产电,只是电能的“搬运工”。由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这个储能电站就像一个“超级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电站通过风力发电机的弃风电量进行充电;在用电高峰时,电站则向电网进行放电,满足百姓生产生活需求。储能电站可以精确匹配区域电网负荷需要,不仅能消纳不稳定能源,又能助力电网削峰填谷,保持电网高效安全运行和电力供需平衡。储能电站3小时就能充电34.5万度,年释放电量约5200万度,可满足约400万户家庭1天的用电。

开鲁县风能资源丰富,具有风向稳定、持续时间长、无破坏性风速等特点,属于二类风资源。2010年,开鲁县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开鲁县太阳能属于二类资源区,年总辐射约1600千瓦时/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数约3000小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县目前共有新能源企业16家,新能源装机260万千瓦,其中风电236万千瓦、光伏24万千瓦,2025年1—9月发电量达到36亿千瓦时。

“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创新新能源发展模式,推进‘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好光伏帮扶工程、防风治沙风光一体化、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光制氢制氨一体化等重点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开鲁县发改委副主任孙玉国表示。(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秦英 刘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