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一座座老宅正在苏醒,一片片乡野重焕生机。当闲置的农房遇见创意的设计,当静谧的乡村迎来远方的客人,这里正书写着一个关于振兴与回归的故事。
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前行,白墙黛瓦的民居若隐若现。在繁昌,几乎每栋改造一新的民宿背后,都藏着一个关于选择与改变的故事。村民毕秀平家的大桦树民宿就坐落在中分村村口的位置,面朝连理树和大片稻田,四季如画。
记者见到毕秀平时,她正在后屋忙着收拾,院子里,洗净的被单整齐晾晒,小亭旁的花木也经过了精心打理。
毕秀平告诉记者,因为看到其他人做得可以,她也和儿子媳妇商量着开始经营民宿。

这份朴素的决心,正是繁昌民宿起步的真实写照。从2016年开始,一些敏锐的村民率先将自家房屋改造,开启了“吃旅游饭”的探索。这股源自民间的力量,如雨后的竹笋,在乡野间悄然生长。在毕秀平的倡议下,她家的两间闲置房屋被改造成了民宿,设置了5个房间,占地共200多平方米,儿子负责线上运营,她和老伴则负责线下接待。
与此同时,政策的春风也适时而来。从《“春谷人家”实施方案》的出台到对获评等级民宿的真金白银奖补,繁昌区为民宿产业铺就了一条从自发探索到规范发展的道路。毕秀平家也获得了村里4万元的补贴,眼下毕秀平一家正着手翻新改造事宜,希望能带给住客更好的体验。
目前,中分村共有十户村民经营民宿,逐渐形成了小而精的民宿群。村民“吃到了螃蟹”,村集体也推出了自己的中分红色学堂,形成了“村集体+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
“我们现在主要是开展红色研学培训,在中分红色学堂容纳不下的时候,我们会把这些培训的学员分散到村民的家中,由村公司给村民支付相关费用。未来,我们想帮助指导村民对现有的民宿进行改造和升级,提升品质,提高服务水平,让游客来中分村有更多差异化的选择。”中分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赵华杰说。

过去10年,是民宿产业快速发展的10年。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从家庭式管理到专业团队运营,民宿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繁昌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颜克茹表示:“推进乡村振兴是重大使命,而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繁昌区鼓励村集体和农户等盘活集体土地、闲置农房等资源自主创办乡村民宿,截至今年二季度,全区盘活闲置农房400余幢,盘活面积4.5万平方米。”
这一理念在原居春谷民宿得到了生动诠释。原居春谷民宿位于孙村镇长寺村,这里群山环绕,湖水清澈。2016年,在繁昌区各个部门的努力促成下,原居春谷民宿项目启动,并于2019年开始试运营。目前,项目共分为两期,一期有8栋农舍、2栋附属餐饮,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占地面积30余亩;二期由原长寺小学改建而成,主要面向会务接待、研学和旅居康养团队。
原居春谷民宿负责人艾永胜介绍,“原居”意思就是原来居住的地方,是小时候的乡愁记忆,项目都是用老百姓的闲置农房改建而成。

从有到优,原居春谷民宿是打造区域精品民宿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已获评国家丙级民宿、皖美金牌民宿及芜湖市精品民宿等多项荣誉。从房屋设计到旅居体验,原居春谷民宿始终保持村落的原始生态,让游客能够享受最接地气的乡村生活。
这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本地人,既给了游客“家”一般的感觉,又带动了村民就业。闲置屋宅、非遗手艺、农家饭菜这些静态资源,也转换成年轻人愿意消费,也消费得起的动态体验。
“民宿营收每年都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今年预计营收在三四百万元。随着新业态的注入,客人的流量会越来越多。”艾永胜如是说。
目前,繁昌区已有2家国家丙级民宿、2家皖美金牌民宿、7家皖美银牌民宿以及15家芜湖市精品民宿。尽管风格各异,却秉持着共同的“精致化、差异化、品质化”发展理念,通过特色主题营造与精细化运营,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入住体验,还推动了繁昌民宿从单一的住宿功能向复合型文旅体验转型升级,共同构筑起繁昌精品民宿的品牌矩阵。

在现有民宿“点上开花”的基础上,繁昌区正以集群发展的态势聚势蓄能。随着一个个在建项目的推进,民宿产业在这里呈现出“串珠成链、集群成片”的新格局。其中,长寺村的长寺未来社区和乡望长寺民宿,正以创新理念描绘着乡村旅居的未来图景。
露云娜美(广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CEO郭珈铭介绍,长寺未来社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在今年春节前后面向市场。项目是一个文旅综合体,不仅有客房、餐饮、会议室、茶室、酒吧、户外露营地等,还有水上运动项目和山上的茶林景观。这个定位为“一站式自驾旅行服务平台”的项目,充分利用长三角康养带的区位优势,将现代康养理念与当地优质山水资源完美融合。
无独有偶,今年三月,乡望长寺民宿负责人陈语君在友人的邀请下,来到长寺村游玩。初见这里的山水,陈语君就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办民宿。经过前期调研和与政府的接洽,乡望长寺民宿在今年5月正式动工,致力于打造独特的现代化居住体验。
陈语君告诉记者:“我们打算把整个村子打造成一个大花园,让每一个房子都坐落在这个花园里面。”
这些在建项目与政策规划的同频共振,不仅展现了繁昌民宿产业的蓬勃生机,还预示着繁昌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康养旅居的新高地。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繁昌民宿产业将实现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的跨越式发展。
繁昌区文旅体局旅游管理股副股长王依群说:“我们鼓励各民宿企业打造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探索“民宿+文化、研学、农业、电商”等融合发展模式,实现民宿差异化发展。力争从2025年到2027年,每年新增精品民宿不少于5家、家庭民宿8家,并打造4个特色民宿集群,同时推动与业内知名民宿品牌和专业运营团队的深度接洽合作,积极把繁昌区打造成全省民宿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从村民的自发尝试到政策的精准引导,从单一的住宿功能到多元的业态融合,繁昌区的民宿经济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民宿,这个看似微小的经济单元,正以其强大的带动能力,激活了乡村“一池春水”,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在繁昌的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记者 吴昊 通讯员 程卓 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