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中的山东曲阜孔庙万仞宫墙前,每日八点的晨钟开城迎宾仪式准时启幕。身着古装的舞者伴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吟诵轻舞,长袖翻飞间尽显圣城雅韵,引得身穿传统服饰的游客驻足观赏、合影留念。待到夜幕降临,明故城千灯璀璨,“大哉孔子”“岸柳丝雨”等打卡点上,满是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穿梭打卡;孔庙旁的昕汉唐儒衣店更是热闹,店员忙着帮游客试衣,预约电话不断——在曲阜,“着汉服、沐儒韵”已成为游客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的新方式。
“大成殿内孔子像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其帝王冕服上的12种纹样有着深刻寓意。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乐与服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礼服上绣制的华美纹饰成为中华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吉祥符号。”三孔文博讲解员许安然正向来自河北的研学游团队讲述孔子像背后的服饰文化,身着汉服的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稍后,研学团队将在大成殿齐诵《论语》、行拜师礼,致敬先师孔子,并欣赏祭孔展演。

“自从‘跟着孔子去研学’的儒家文化研学十大精品线路发布后,身穿传统服饰打卡古城夜景成了新风尚,所以我们在三孔景区内设置传统服饰体验店,提供传统服饰租赁、妆造服务。”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磊说,“我们潜心研究孔府珍藏的明清服饰,挖掘整理孔府服饰工艺,制作的祭孔乐舞服饰、成人礼服饰、以及新近流行的马面裙等传统服饰深受来曲游客欢迎。”
在蓼河古街,明清建筑与新中式风貌相交相融,为游客提供了极具韵味的汉服文化体验绝佳场所,成为热门的汉服拍照打卡地。近期,蓼河古街还通过举办礼衣华夏汉服模特大赛、汉服巡游等活动,展现华夏汉服文化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游客献上精彩绝伦的汉服文化盛宴。
“跟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古城曲阜并不千篇一律,有儒韵特色,有文化味道,我们身穿汉服漫步其间仿佛梦回千年。下午我们要去孔子博物馆的《孔府女性生活图景展》打卡‘凤冠霞帔’。”聊城游客鲍欣媛对汉服打卡曲阜赞不绝口。

孔子博物馆开展文物数字化传承,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服饰文化体验提供了全新场景。游客点击触控屏幕,便能了解明代衍圣公的朝服、公服、常服、吉服和日常家居便服,实现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和传统服饰文化。
在尼山圣境,沿着大学之道来到仁厅的“手读论语”体验区,游客们纷纷身着汉服,正襟危坐,手持毛笔,伏于桌前,临摹《论语》章句。夜幕深沉,看一场由灯光、水幕、喷泉、焰火、无人机共同组成震撼的夜游表演,四只火凤凰结伴盘旋,《论语》的诵读声在耳畔响起,科技与文化、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交融。
“景区周边的服饰租赁、妆造设计与跟拍服务已成配套产业,古老文物建筑不仅与传统服饰文化相映成趣,也为景区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去年,我们推出‘穿华服免费游三孔’活动,深受游客好评,今年也将在节假日期间推出系列特色活动。”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推广科科长陈曙剑说。
如今在曲阜,随处可见游客身穿儒风传统服饰沉浸式游览,传统服饰与儒家文化处处交融。着一袭汉服,沐千年儒韵,逛三孔景区、蓼河古街,游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已成为来自五湖四海“朝圣者”的新选择。
下一步,曲阜将从“产业筑基+文化赋能”双轨发力,成立儒风传统服饰行业协会,构建完整产业链,规范产业发展。同时,常态化举办传统服饰礼仪展演、华服走秀、妆造游园等活动,打响“着汉服·游曲阜”特色文旅品牌,推动儒风服饰与儒家文化深度融合。(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韩凤举 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