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缭绕的文山药田、松涛阵阵的楚雄林下,一颗颗曾藏于深山的“土药材”,如今正借着金融“活水”的滋养,蜕变为带动农户增收的“致富金”。
在云南文山、楚雄两地县域中药材产业一线,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以“定制化金融服务”精准破解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资金密码”,通过“链式金融”为产业链上、中、下游“输血供氧”,推动“云药”县域特色产业焕发新活力,以金融赋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赋能让“土药材”镀上科技金
在云南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区里,一幅“传统药材与科技”的图景格外亮眼:1.2万平方米的厂区像一座“药材银行”,静静储存着5000吨中药材;智能化车间内,药材分选机“眼疾手快”,每秒就能精准分拣出不同品级的药材;各种机械化设备在有序开工,让中药材即将开启“锁住新鲜”的加工之旅。
然而,这座有条不紊运行的工厂背后,也曾经历过资金周转的严峻挑战。杨福云介绍:“中药材这行,就是‘慢功夫’,种下的药材生长期长,每年企业运行,仅备货就得5000万元资金,周转一次要大半年。”杨福云坦言,前些年柴胡行情走俏时,他想趁机扩大收购,可账户里的资金却有些“跟不上趟”。
这样的困境在2022年迎来转机。当时企业正需资金铺垫生产、筹备原料,邮储银行文山州分行主动上门摸排后,踩着田埂进基地、围着车间问需求,当年便发放500万元贷款,为企业注入第一笔“活水”。2023年,企业结清500万元贷款后,随着柴胡收购需求激增与设备升级计划提上日程,银行又提额新发放796万元。资金到账后,企业开展了药材收购,有效保障了长期订单及时供货,企业经营效益显著提升。
2025年,好源生物瞄准更大规模的加工升级与原料储备,邮储银行再次提供2629万元房地产抵押贷款,目前企业总授信额度已达3425万元。
谈及下一步规划,杨福云眼中满是期待:“我们计划自建4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涵盖柴胡、茯苓等核心品种,这样既能保证货源稳定充足,又能把控药材品质,未来企业敢更多承接海外订单,供货量也能大幅提升,让‘云药’走得更远。”
45万元产业贷托起农户“黄精梦”
“你们来晚了,刚发走一车黄精,足足20吨!”在文山市顺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仓库前,负责人王建刚擦着额头的汗,脸上却笑开了花。谁能想到,这位如今能轻松谈“吨级”生意的合作社带头人,一年前还在为几千元的种苗钱犯愁。
“与三七不同,这几年黄精市场行情稳中有涨。”王建刚说,2025年年初,他想再扩大黄精的种植规模,可一算账,种苗、土地租金、农具加起来要40多万元,手里的钱根本不够。
转机来自邮储银行文山分行的产业贷。客户经理听说他的困境后,当天就来基地考察,没过几天,45万元贷款就到了账。“拿到钱的那天,我立马去订了种苗,雇了工人翻地,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王建刚说,有了资金加持,他种的20亩黄精亩产达5吨,按13元一斤的收购价算,一亩地能赚近5万元。
更让他开心的是,周边10多户农户看到甜头,也跟着加入合作社,2025年已累计收购黄精200多吨。“以前没资金,只能小打小闹;现在有了金融支持,咱们也能搞规模化种植、初加工,附加值比之前高了三成!”王建刚望着地里绿油油的黄精苗,眼里满是期待:“下一步,我还想搞深加工,让咱们的黄精变成保健品,卖得更远、赚得更多。”
信用贷激活林下“生态增收账”
400公里外的楚雄哀牢山腹地,林间翻涌的不仅是松涛,还有天冬、黄精与牛肝菌共生的财富密码。楚雄伍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楚雄州中药材种植的龙头企业,依托600余亩林下基地,创新采用了“林下复合经济模式”,将中药材种植与野生菌保育相结合,打造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科技示范基地。
在这里,640亩林地下隐藏着“三层经济”:表层是野生菌的自然生长,中层是天冬、黄精等中药材的人工培育,底层则是微生物的循环利用。这一模式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邮储银行楚雄分行则成为伍德农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从2018年首次提供80万元的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到2023年升级为200万元的“信捷贷”,邮储银行楚雄分行通过持续五年的信贷护航,不断优化担保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实现了年营业收入突破1700万元,利润超150万元。
“现在林子里每走三步,就能遇见一个‘万元坑’。”土生土长的合作社药农李建国的话语里透着欣喜。依托邮储银行的支持,伍德农业的种植品类在五年内扩展了72%,带动2000余户农户种植中药材6500余亩,累计用工150余人,人均月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邮储银行楚雄分行提供的“信捷贷”产品,以其“额度高、无抵押、期限长、用款灵活”的特点,特别适合伍德农业这样轻资产、重潜力的中小微企业,有效解决了其在资金周转上的燃眉之急。
“链式金融”深层布局,激活云药产业新动能
文山的“科技赋能”、楚雄的“林下经济”,并非孤立的案例,而是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链式金融”服务县域中药材产业的生动缩影。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就像一位“产业链管家”,顺着“种植-加工-销售”的链条,把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每个环节:
在上游种植端,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缺资金的问题,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024年以来已支持50余户种植主体,让农户敢种、能种;在中游加工流通端,帮初加工企业解决周转难题,让“土药材”能及时变成“半成品”;在下游销售端,通过供应链金融盘活核心企业信用,让“云药”能顺利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截至2025年9月末,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已累计向中药材行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1.01亿元,累计放款27668笔,行业贷款同比增幅达33.81%,带动全省产业链农户增收,产业链综合产值持续提升。曾经“藏在深山无人知”的中药材,如今变成了县域经济的“新引擎”、农户增收的“金钥匙”。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扎根县域,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定制“一县一策”,让金融“活水”持续浇灌云南的“仙草”,助力“云药”产业长成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记者 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