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苗育苗同步推进为生态“添绿”蓄力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近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新林林业局中心苗圃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起苗作业与轻基质杯生产两项重点工作同步推进,全局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干劲十足,以务实担当的实干姿态,为生态“添绿”蓄力。

林业局苗圃工作人员正有序推进起苗工作(刘磊 摄)

“大家加快进度,趁着苗木休眠期把优质苗都起出来,确保每棵苗根系完好!”在新林林业局中心苗圃的育苗基地,起苗工作正有序推进。作业现场,工作人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先利用专业设备对苗床进行松土处理,随后严格按照苗木规格标准进行分级起苗,仔细挑选剔除多头苗、死苗、弱苗等不合格苗木,确保起苗质量。对于筛选出的优质苗木,工作人员会精准打捆,依次完成蘸浆、假植、入窖等关键流程。蘸浆环节能有效为苗木根系锁住水分,假植与入窖操作则为苗木搭建起“安全越冬屏障”,切实保障苗木在冬季储存期间的存活率。此次起苗工作以两年生苗木为主,涵盖西伯利亚红松苗、樟子松苗、云杉苗等多个品种,这些优质种苗将为明年春季苗木换床、移植及林区造林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林业局苗圃工作人员正在生产轻基质杯(刘磊 摄)

“生产线不能停,咱们得赶在入冬前多生产些轻基质杯,为明年育苗打好基础!”与育苗基地的繁忙景象相呼应,新林林业局轻基质杯生产车间内同样机器轰鸣、一派忙碌。生产人员熟练操作专业设备,从原料调配到成型加工,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质量,一杯杯规格统一、质地优良的轻基质容器杯不断从生产线输出,经整理后将有序摆放至田间,为明年育苗工作提前做好物资储备。自推进“无裸根苗上山”工作以来,新林林业局持续加大轻基质杯苗培育力度,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苗木培育质量。2023年至今,全局通过“轻基质上山苗木”模式培育的上山苗木已达83万余株,涵盖西伯利亚红松、云杉、樟子松、落叶松等多个适生品种,苗木出圃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不仅为林区生态修复提供了优质种苗支撑,更为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学化储备轻基质杯苗(刘磊 摄)

从传统裸根苗到轻基质杯苗的转型突破,从精细化起苗到科学化储备的流程优化,新林林业局始终以严谨的生产标准、高效的工作节奏推进苗木培育工作,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奏响了苗木培育的“丰收序曲”。下一步,新林林业局将继续聚焦生态建设重点任务,持续完善苗木培育体系,不断提升种苗质量与供应能力,为筑牢林区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记者 刘尧 通讯员 崔红霞 薛忠旭)